对于徐向前元帅,他的儿子徐小岩这样回忆道:“父亲出身穷苦家庭,习惯了简单。他在家中是一个很平凡的人,我完全感觉不到他是一个多么大的官,我们之间的相处跟其他家庭没什么区别……”
图 | 徐向前
孙中山的一句话改变了徐向前的命运
徐向前是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北方人,他个性隐忍,生活中十分简朴也没有官架子。提起徐向前,人们总会亲切地称他为“布衣元帅”,而这个称号也恰到好处地诠释着徐向前的一生。
1901年,徐向前出生在山西五台县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家乡与“山西王”阎锡山的家乡隔河相望。徐向前从小勤奋好学,断断续续从小时候的私塾,一直念到了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徐向前当过小学教师,后来受革命思潮影响,决心弃笔从戎,南下广州投考了黄埔军校,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不过,徐向前进入黄埔军校的道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图 | 黄埔军校旧址
在考试的过程中,徐向前虽然大部分科目发挥都算稳定,但唯独数学卷子由于缺乏基础几乎交了白卷。按理说,这样的成绩是很难被录取的,可就在这时,由于孙中山的一句话,却彻底改变了徐向前的命运。
实则在成立黄埔军校之初,孙中山就有意借此将革命深入到全国各地,而山西又恰恰是革命薄弱地区,因此对培养革命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正因如此,孙中山特别提醒招生办:北方学生能录取尽量录取。
毫不夸张地说,正是由于孙中山的这一句话,使徐向前最终得以被军校录取,并编于第一期第一队进行学习。后来,徐向前在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图 | 孙中山
毛泽东:治疗和休养是第一等重大
1948年11月初,徐向前在前方指挥作战时,左侧胸腹突然传来锥刺般疼痛,豆大的汗珠直往出冒,大家连忙将他扶回屋里。医生检查过后,认为病情严重,必须静养,但徐向前却不肯听医生的话。
战事紧急,徐向前叫人把电话线拉到屋里,不管别人怎么劝说,坚持要继续指挥作战。大家担心徐向前的身体,只好把这个情况向上反映到中央军委,军委对这件事情十分重点关注。
得知徐向前的病情后,军委领导马上给前委复电,指示徐向前完全摆脱工作,静养一个时期,病况有变可随时报告。电报交到毛泽东手中时,他特别在上面添了一句:如病情严重,应来中央医院,至要。
图 | 毛泽东
毛泽东心中牵挂徐向前的病情,并于一星期之后再次提笔,关切嘱咐道:“闻病极念,务望安心静养,不要挂念工作,前方指挥由周、胡、陈担负,你病情略为能够移动时,即来中央休养,待病愈后再上前线。总之,治疗和休养是第一等重大,病好一切好办。”
徐向前十分感念大家对他的关怀,但他却没有立即转移到后方休养,而是在附近找了所民房,一边休养一边坚持工作,直到亲眼看到胜利的红旗插上太原城头,徐向前才同意去青岛休养治病。
图 | 1955年9月27日,毛主席给徐向前授勋
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先后担任了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诸多要职,并且在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尽管身居高位,但徐向前始终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并且乐在其中。
徐向前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身边人也是一样。建国后,中央给徐向前配备了专车,但他却不允许家人随意使用,就连妻子黄杰也不例外,上下班也要像普通人一样乘坐公交车。
徐向前作为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领导人,很少身穿帅服出目前公众视野中,除了在正式场合外,他一般都穿便服。只有一次例外,那就是黄杰过生日的时候,她对徐向前提了一个要求。
图 | 黄杰
“我过生日不想要什么礼物,就是你当了元帅后,我都没见过你穿元帅服是什么样子,你就穿上让我看一眼就行了。”徐向前没有想到,妻子会提这样简单的要求,很痛快地就答应了。
麻利穿上元帅服之后,徐向前像模特一样在妻子跟前展示了一番,但从那次之后,徐向前就把衣服小心放在木箱子里,再也没穿过那件代表了他一生荣誉的元帅服。对此,徐向前的解释则是:“我老了,穿军装有损军人的形象啊!”
关心群众:群众生活到底怎么样?
晚年的徐向前身体不是很好,革命老区的同志去看望他,担心他听了坏消息对身体不好,所以只报喜不报忧。徐向前没有听到自己想听的,马上就拉下了脸。
图 | 徐向前(左)
“你们怎么回事?群众生活到底怎么样?还有没有吃不饱饭的?”徐向前语气沉重,神情也很严肃,他迫切想要知道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状况。终于,在他的追问下,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跟徐向前说了实话。
小伙子告知徐向前,七里坪有一户姓王的人家,全家7口人只有6个吃饭的碗。听到这里,徐向前的神情一下子黯然了许多,只见他支撑着病体,从躺椅上缓缓站了起来,口里一遍遍地重复着着:“7个人,6个碗,7个人,6个碗……”
得知这件事之后,徐向前连着好几天情绪都不是很好,他总觉得群众生活得不好,他个人有很大的责任。由于这件事,徐向前在自己82岁生日那天,罕见地对家人发了火:“还有‘7口人,6个碗’的老百姓,你们还给我做什么寿啊!”
图 | 徐向前
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愧疚和担忧,徐向前提笔给中央写了《关于请关注老区建设的意见》。问题受到党中央重点关注,国家加大了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关注和扶持力度,并派专人负责协助解决老区人民的脱贫工作。
徐帅的三条遗言
1985年,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了一生的徐向前主动提出离职,他的这一举动意义重大,徐向前在重大时刻,用自己的亲身行动,为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做出了表率,带了好头。
1990年6月,徐向前由于肺结核住进了医院,住院没多久就开始发低烧,病情也跟着一天天严重起来。徐向前知道自己的身体可能不行了,在察觉到自己行将就木之时,他将家人叫到了自己的病床前。
图 | 1987年,徐向前夫妇与儿子徐小岩一家合影
那天,徐向前面容憔悴,但神情和语气却是格外的严肃,他打起精神,向孩子们交代了自己的三条遗言:第一,不搞遗体告别;第二,希望骨灰播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和河西走廊的土地上;第三,家里所有人都要保证永远跟着党走,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同年9月21日,徐向前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徐向前逝世后,徐小岩向中央提出三条要求,也就是父亲去世前留下的的三条遗嘱。但是,中央在思考过后却表明,不能完全同意。
图 | 徐向前像
思考到徐向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元帅,在人民心中是德高望重的存在,所以不管怎样,还是应该要送一下。就这样,徐向前逝世后没有追悼会,也没有搞遗体送别,而是改成了到八宝山“送别”。
实则,徐小岩最初并不清楚,父亲为何坚持要把骨灰撒在那些地方。直到他亲自踏上长征路上的土地才终于清楚,父亲是一直都在想,要永远和长征路上牺牲的战士们在一起,这是他最后的心愿……
纵观徐向前的一生,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心系人民却从不要求任何回报。斯人已逝,风骨永存,徐帅的精神值得人民永远铭记在心!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