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开麦,咱都清楚,智能手机如今跟生活必需品没啥两样,而各类软件就是让手机“智能”起来的关键。但你知道吗?有些软件简直就是手机里的“大反派”,不赶紧清理,后患无穷。今天就来给大伙盘一盘那些该果断卸载的软件。
不知名的浏览器:看似新鲜,实则“坑”遍全身
每部手机出厂时,厂商都会配备自家的浏览器。像苹果的 Safari、安卓手机常见的系统浏览器,它们和手机系统是“原配”,兼容性没得说。可有些人就觉得自带浏览器太普通,想追求点与众不同。于是,在应用商店里一顿“扒拉”,下载些不知名的第三方浏览器。

这些人要么是被那些浏览器花里胡哨的界面吸引,觉得这样上网才够“潮”;要么是听说某个小众浏览器有独特功能,列如号称能加速网页加载。但他们没料到,这一下载,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权威网络安全机构报告显示,超七成非官方渠道下载的浏览器存在安全隐患。这些不知名浏览器,广告多得像“弹幕”,一打开就各种弹窗乱蹦。什么“限时抢购”“免费领红包”,关都关不完。更要命的是,部分浏览器可能携带病毒。想象一下,你在手机上登录账号、浏览网页,病毒却在后台悄悄记录你的信息,就像被一双眼睛死死盯着,多可怕。

而且,目前许多软件下载时都要求获取位置、摄像头、录音等权限。不知名浏览器要这些权限干啥?很可能将你的隐私数据打包出售,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列如,你在某小众浏览器搜索旅游攻略,之后就频繁收到各种旅游推销电话,这就是隐私泄露的后果。
手机管家:本想清理,却成“垃圾”制造机
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手机下载一堆软件后,变得卡顿,内存也告急。这时,不少人会去应用商店下载手机管家,想着让它来给手机“大扫除”。

在应用商店搜“手机管家”,各种软件让人挑花眼。名字和图标五花八门,有的看着界面简洁,评分也高,就顺手下载了。但大家可能不知道,手机自带的手机管家,实则就能满足日常清理需求。

中国信通院数据表明,近八成用户下载的非官方手机管家,不仅没起到清理作用,反而成了“垃圾”制造机。这些所谓的手机管家,弹窗广告多得离谱。你刚清理完垃圾,弹窗就蹦出来,点关闭要么没反应,要么直接跳转到广告页面。
我有个朋友,下载了一款看着不错的手机管家,结果手机广告弹窗像“连环炮”,手机运行速度更慢了。这些非官方手机管家,本质上就是“流氓软件”,不断推送广告,消耗手机资源,影响手机性能。
万能钥匙:蹭网一时爽,风险在身旁
以前无线网络没如今这么普及,许多人出门想上网,就会下载万能钥匙破解WiFi密码。对蹭网的人来说,这软件的确 方便,能快速连上网络。

但站在被蹭网者角度看,自家网速被分走,体验感直线下降。而且,万能钥匙背后隐藏着巨大风险。

市场调研机构 Statista 数据显示,超八成使用万能钥匙的用户,遭遇过频繁广告弹窗。这些弹窗关不掉,一点就跳转广告页面。列如,你打开万能钥匙准备连接WiFi,弹窗广告一个接一个,点关闭直接跳转到游戏下载页面,不知不觉手机就被安装了一堆垃圾软件。
此外,万能钥匙破解他人WiFi密码的行为本身就存在法律风险。一旦被发现,可能面临法律责任。而且,使用这类软件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由于它在连接WiFi过程中,可能收集你的设备信息、上网记录等,这些信息若被不法分子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透明”App:隐藏的“吸血鬼”,偷电偷流量
最后说说“透明”App。平常我们看到的软件图标,都有明显标识。但有些App为防止被卸载,将图标和文件文字伪装成透明,很难被发现。

之前有报道,一位女士手机莫名弹出无法关闭的广告,手机电量消耗加快,流量也不够用。经检查,发现是“透明”App在作祟。这些“透明”App就像隐藏在手机里的“吸血鬼”,偷偷消耗电量和流量。

它们在桌面上找不到,要卸载得去应用管理里找空白图标软件。这种App不仅影响手机使用体验,还可能偷偷收集用户信息,上传到服务器,造成隐私泄露。

我觉得,咱在下载软件时,必定要谨慎。不要由于好奇或者贪图某些小功能,就随意下载来路不明的软件。手机里的这些“坑人”软件,就该果断卸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手机安全、流畅运行,让我们的信息隐私得到保护。咱可别由于一时疏忽,给手机埋下“定时炸弹”,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