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合成器插件软件

AI 在合成器插件软件领域的前景

1. 智能音色建模(DDSP / VAE / GAN 等)

代表: DDSP-VST, [Neural Amp Modeler], [RAVE]

功能: 让 AI 模型模拟合成器音色、模拟硬件设备(如合成器、吉他放大器);

意义: 不再需要写复杂 DSP;数据驱动即可复现复杂或罕见的声音;

优势: 风格迁移、实时合成、参数可控;

前景广阔:未来合成器插件可能只需上传样本音色,即可生成一个新合成器。

个人理解:需要某种音色(模拟物理乐器设备音色,创造新的音色电音),不再自己写DSP实现,而是先采集大量数据样本用AI算法建模,喂AI大量数据训练出规则,然后后面遇到新的样本数据,AI就会根据建立的模型自动解算出合成器的各个部件参数值生成新音色合成器,
 

2. 音频风格迁移 / 自动声音设计

代表: RAVE、MelGAN、Style Transfer 项目

功能: 把 A 音色变换成 B 音色(鼓 → 贝斯,干声 → 电音);

意义: 让用户「以听觉为导向」设计音色,不再只调整参数;

优势: 更直观、更快完成声音探索;

前景广阔:适合创意型用户、游戏开发者、影视声音设计师。

3.智能 MIDI / 旋律 / 和弦生成

代表: Google Magenta, MuseNet, AIVA

功能: 根据当前输入自动生成和声、旋律、鼓点;

意义: 提高创作效率,尤其适合非专业作曲用户;

优势: 智能补全、风格学习、个性化编曲;

前景广阔:可内嵌在插件中作为“创作助手”。

4. 参数调制与智能响应(AI + UI)

功能: 分析输入数据,自动调节滤波器、包络、失真等;

场景: 如力度大时自动开滤波、自动侧链压缩控制;

方式: 可训练模型或规则 AI,实现响应更自然的插件行为;

前景稳定:常用于动态合成器、混音插件中。

5. 音色搜索与推荐(目前考虑方向)

代表: AI 预设管理器(像 Splice 这样的大型库)

功能: 输入音频/标签,推荐音色或参数;

意义: 节省大量浏览时间;

技术: 用深度学习或音频嵌入做“音色相似度”检索;

前景非常广阔:适合大型合成器或预设平台。

AI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流程

1.建立样本库(数据准备,特征提取,)

2.模型选择

3.训练

4.导出模型

5.用户输入新的数据根据训练好的模型进行推理,解算出目标数据,(一般模型算法都提供了C++推理接口,可以直接调用,有通过大量样本库放到选定的AI算法中训练出的模型,以及提供的C++推理API,就能对新的数据提取出目标特征,)

6.AI输出的目标数据,提供给到JUCE开发的插件GUI和音频处理逻辑中,获取到根据样本音频音色生成的新的合成器,

7.合成器插件软件完成,

AI应用中关键点

1.AI算法(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优化,

2.模型训练,大量优秀的样本库,

专有名词解释

1.推理引擎/逻辑/接口

例如,ONNX Runtime 是一个高性能的推理引擎,用于运行由 ONNX(Open Neural Network Exchange) 格式保存的机器学习模型。它由微软开发,支持多种平台(如 Windows、macOS、Linux、iOS、Android)和多种硬件加速后端(如 CPU、CUDA、TensorRT、OpenVINO、DirectML 等)。

简单来说,它的作用是:

你可以用 PyTorch、TensorFlow、scikit-learn 等框架训练模型;

将模型导出为 .onnx 格式;

然后在 C++(例如 JUCE 插件)中使用 ONNX Runtime 加载并推理这个模型,而无需重写推理逻辑。

2.特征提取

将一个原始音频样本(如.wav)转换成模型可理解的数字特征表示的过程。

常见音频特征包括:

特征 含义 例子(数值)
Pitch (F0) 每一帧的基频 440Hz、220Hz、no pitch
Loudness 响度、能量 -30 dB、-10 dB
MFCCs 音色特征 [12维向量]
Spectrogram 时频分布 矩阵(帧 × 频率)
Timbre embedding 风格/音色分布 [向量](如 DDSP 使用)

这些特征是“你用来描述这个音频样本”的关键维度。

4.样本与特征的关系

样本 特征提取后变成什么
一段 trumpet 音 pitch 序列、loudness 曲线、MFCC、音高等
一段 vocal 音频 f0 曲线、响度、mel 频谱图
一帧音频(25ms) 一个特征向量(如 pitch: 440Hz, loudness: -20dB)

不需要自己 从零写特征提取算法。在 AI 和音频开发中,大多数音频特征都有成熟、可靠的开源工具库可以直接使用,准确率高且效率好。

特征类型 推荐工具 使用语言 说明
Pitch (F0) CREPE, librosa.pyin, pYIN Python 高精度音高估计(CREPE 使用深度学习)
Loudness librosa.feature.rms, essentia Python / C++ RMS 能量或响度(响度可以匹配人耳感知)
MFCC librosa.feature.mfcc, essentia Python / C++ 经典音色表示方法
Mel Spectrogram librosa.feature.melspectrogram Python 深度模型常用输入特征
DDSP 特征 DDSP 官方工具 Python / TensorFlow Google 提供完整特征提取代码

为什么叫“特征”而不是“数据”?

因为我们只提取那些能代表重要信息的结构性维度,例如:

Pitch ≠ raw waveform

Loudness ≠ amplitude samples

我们丢弃了冗余信息(如原始波形细节),提取了对任务有帮助的数字表示

模型的输入输出中角色?

在训练神经网络时,你的样本是训练对的 Input → Output

在 DDSP 中:

输入特征(X)= [pitch, loudness]

输出目标(Y)= [合成参数,例如 harmonic amplitudes, noise filter, 等]
训练样本 = {

  input:  [pitch=440Hz, loudness=-12dB],
  target: [harmonicAmp = …, noiseEnv = …]
}
模型学的是:给定某个特征组合,怎么生成目标声音的参数。
 

你训练模型前,必须先做好特征提取

如果你要训练自己的 DDSP 风格模型,需要:

每条训练样本的音频;

用 Python / librosa / CREPE / YIN 提取 pitch;

计算响度(如用 RMS 或 loudness meter);

最后准备好 [pitch, loudness] → 合成参数 的训练对。

个人理解:把样本数据化量化维度化,从样本中提取出来特征表示样本,这些特征就是输入,然后训练阶段,自己准备好这些输入对应的输出,例如在合成器应用中,就是音频文件中,提取出pitch响度等特征,然后这些特征开发者给出对应的合成器参数,这样就有了【音频数据,合成器参数】映射关系的训练样本,训练出来模型,当用户使用该模型时,输入note midi音符,就能根据模型所训练出来的合成器参数生成物理声音,就实现了通过训练自己的模型来“模仿”任意乐器音色(如小号、吉他、人声)的目的,用户可以给出自定义的音频文件,训练自己的模型,获得个性化音色。从midi 音符到合成器参数输出物理声音,这个映射规则传统上是由DSP实现,现在通过AI强大的学习能力,通过大量数据的学习,AI自己就能学习出其中的规则,这就是AI强大的学习能力。

3.样本

在音频合成/建模中,一个样本通常指的是:

一段音频片段(比如一秒钟的小号音);

它可能配套有标签,如:MIDI 音高、响度、演奏方式、乐器类型等;

也可以是逐帧的(frame-wise)切片数据。

当前挑战

挑战 说明
实时性能 部分模型较重,嵌入插件需优化(ONNX、CoreML、tinyML);
用户信任与可控性 AI 输出需解释性,避免“黑盒”感;
训练数据要求高 高质量、多样数据影响结果极大;
跨平台兼容性与授权问题 需要在 macOS、Windows、iOS 等平台稳定运行;

硬件平台的要求,模型训练,嵌入模型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嵌入模型的设备/笔记本电脑的性能要求等,以及AI方式实时性效果如何?

未来趋势

趋势 含义
AI 合成器 ≠ 普通合成器 它可能没有传统振荡器,靠数据驱动建模;
声音与感知为核心 用户关心“听起来像不像”,而不是波形细节;
AI 作为创作伙伴 插件不只是工具,更像是一个“懂你”的合作者;
轻量级 AI 模型兴起 例如 tinyML、优化后的 ONNX 模型,为实时性铺路;

个人理解:

1.想要从辅助工具向核心引擎过度(真正替代自己实现复杂的DSP算法 作为核心引擎使用 用AI算法和大量样本库训练自己的模型 替代DSP算法实现)在合成器插件领域应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样本库模型训练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征提取就需要相对专业的人去做,训练数据要求高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其实AI可以在细节处应用,比如一个【根据 MIDI 生成 Envelope 参数的 AI 插件】,不一定是核心功能引用,但这种应用是否有必要是否是一种炫技呢,伪需求技术的堆叠,警惕,好用的产品,合理应用,越简单越稳定,越复杂越容易出错,是否在自己的领域应用ai是一个多方面权衡的考量,

3.AI目前常见的应用领域,语义分析,图像识别,辅助编程,
~~~~~~~~~~~~~~~~~~~~~~~~~~~~~~~~~~~~~~~~~~~~~~~~~~~~~~~~~~~~~~~~~~~~~~~~

AI 目前应用比较成熟的领域

AI 目前应用最为成熟的几个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已经在实际商业或工业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 1. 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

应用领域:图像识别、人脸识别、目标检测、视频分析、医学影像分析

场景: 安防监控(人脸识别、行为识别)、自动驾驶(路况识别)、工业检测(瑕疵检测)、医疗(肺部 CT 诊断)等;

代表技术: CNN、YOLO、ResNet、ViT、UNet;

成熟度:⭐⭐⭐⭐⭐


🗣️ 2. 自然语言处理(NLP)

应用领域:机器翻译、文本生成、问答系统、聊天机器人

场景: 智能客服(阿里、小冰)、AI 写作(ChatGPT)、文档摘要、合同审查;

代表技术: Transformer、BERT、GPT、LLM(大语言模型);

成熟度:⭐⭐⭐⭐⭐


🔊 3. 语音识别与语音合成

应用领域:语音助手、语音转文字、语音导航、语音客服

场景: Siri、小爱同学、车载语音、会议记录;

代表技术: DeepSpeech、Wav2Vec、Tacotron、FastSpeech;

成熟度:⭐⭐⭐⭐⭐


🚗 4. 智能推荐系统

应用领域:电商推荐、视频推荐、音乐推荐、广告投放

场景: 抖音、淘宝、Netflix、Spotify 的个性化推荐系统;

代表技术: 协同过滤、图神经网络、强化学习推荐;

成熟度:⭐⭐⭐⭐⭐


📈 5. 金融风控与量化分析

应用领域:信贷评估、欺诈检测、智能投顾、量化交易

场景: 银行信用审核、交易监控、股票预测、保险理赔评估;

代表技术: 树模型(XGBoost)、神经网络、图模型;

成熟度:⭐⭐⭐⭐


⚙️ 6. 工业智能制造 / 预测维护

应用领域:智能质检、设备故障预测、流程优化

场景: 工厂生产线异常检测、设备维保计划预测;

代表技术: 时间序列分析、图像检测、边缘 AI;

成熟度:⭐⭐⭐⭐


📚 7. 教育与智能学习系统

应用领域:自适应学习系统、作业批改、个性化学习路径

场景: 智能批改(作文、数学)、个性化题库推荐;

代表技术: NLP、强化学习;

成熟度:⭐⭐⭐(仍在发展中)


🧬 8. 医疗健康 / 药物研发

应用领域:疾病预测、医学图像分析、药物分子设计

场景: AI 辅助诊断(乳腺癌识别)、药物筛选(AlphaFold);

代表技术: GNN、生物序列建模、深度学习;

成熟度:⭐⭐⭐(部分场景落地)


✅ 总结:AI 成熟应用关键词

应用方向 关键词
视觉类 图像识别、检测、分割、视频理解
语言类 文本生成、语义理解、翻译、聊天
语音类 识别、合成、分离、情感分析
决策类

推荐、风控、金融策略、工业优化

~~~~~~~~~~~~~~~~~~~~~~~~~~~~~~~~~~~~~~~~~~~~~~~~~~~~~~~~~~~~~~~~~~~~~~~~~

辅助编程,语义分析,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视频识别,建模训练需要有大量投入的,比如样本库的建立,都是需要一个公司有决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把宏达落实到细节详细具体的事上,

———————————————————————————————————————————

AI 在合成器插件开发中的应用


1. 🎼 声音建模 / 神经音频合成(Neural Synthesis)

✅ 应用:

使用神经网络模拟真实乐器或创造全新音色

基于输入音高、响度、音色向量生成原始波形

📌 技术:

DDSP (Differentiable DSP):Google Magenta 出品,将传统 DSP 与深度学习结合

NSynth(Neural Synthesizer):由 Google 使用 VAE 合成器设计

Autoencoder / GAN / Wavenet

🧩 案例:

DDSP-VST:将神经网络合成器嵌入 JUCE 插件中

NeuralNote:音频转 MIDI,结合神经音高检测


2. 🧠 智能参数调节 / Preset 推荐

✅ 应用:

根据用户目标(如风格、情绪)自动设置合成器参数

智能搜索预设,提供语义标签或相似音色推荐

📌 技术:

使用 机器学习模型(KNN / SVM / 小型神经网络)

用户偏好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 案例:

Google 提出的 Sound Matching 项目

AI Preset Assistant(已集成于部分商用合成器如 iZotope Neutron)


3. 🎵 MIDI 与音高检测 / 音符生成

✅ 应用:

将录音直接转为 MIDI 控制合成器(实时或离线)

使用 AI 生成旋律或和声,控制合成器播放

📌 技术:

Onsets & Frames(音符识别)

Transformer / RNN / LSTM 生成音乐结构

🧩 案例:

NeuralNote(plugin):将人声实时转为 MIDI

OpenAI MuseNet / Google MusicTransformer


4. 🎛️ UI 智能控制 / 智能 Modulation

✅ 应用:

自动调整参数映射,适配用户输入习惯

模仿专业调音师手法调整滤波、包络、LFO

📌 技术:

训练模型预测最佳参数路径(如压缩器、调制器)

智能 LFO 模式预测,或通过 AI 动态合成 modulation shapes


5. 🔁 实时风格迁移 / 音色风格转换

✅ 应用:

实时将一种音色“转换”为另一种风格,如:电吉他 → 合成贝斯

将演奏风格迁移(古典 → 流行)

📌 技术:

CycleGAN / Style Transfer

深度特征映射和解码器


🛠️ 开发技术栈

层级 推荐工具或框架
插件框架 JUCE, iPlug2, VST SDK
模型训练 PyTorch, TensorFlow, JAX
模型推理(C++) ONNX Runtime, LibTorch, TensorFlow C API
UI 智能交互 JUCE GUI + MIDI Mapping + 用户行为建模

典型应用场景设计示意

MIDI/音频输入
      ↓
  特征提取器(音高、响度、timber)
      ↓
 AI模型生成波形 / 参数 / 控制信息
      ↓
     合成器核心模块
      ↓
   输出波形 or MIDI
 

生成一个 JUCE + AI 的插件项目模板

好的,我们可以为你生成一个 JUCE + AI 插件的项目模板,适合如下需求场景:

基于音频或 MIDI 输入,调用 AI 模型生成音色或控制参数;

使用 PyTorch 训练模型,导出为 ONNX,C++ 中使用 ONNX Runtime 推理;

JUCE 实现 VST3/AU 插件框架,带基础 UI、参数和音频处理流程;

可用于 Neural Synth、MIDI Effect 或智能参数助手等方向。

模型需要自己训练吗

ChatGPT said:

是的,AI 模型通常需要你自己训练,原因如下:


🔧 为什么模型需要自己训练?

任务是专属的
不同的插件目标(如音色生成、效果调节、MIDI预测等)需要不同的模型结构和数据。通用模型往往不能直接用在你的插件里。

数据集独特性
你可能有特定音色、风格或控制目标(如吉他合成器、人声音色、鼓节奏等),这都需要你提供或构建自己的数据集。

模型结构与插件用途匹配
插件可能要做到实时性强、体积小、响应快,所以模型要小型高效、适合在 C++ 中推理。


✅ 不想训练怎么办?

如果你目前不想自己训练模型,你有几个可选方向:

1. 🧪 用现成模型快速尝试(推荐)

找一个开源 ONNX 模型,例如:

音色分类模型

MIDI velocity predictor

DDSP (Pitch → 音频特征)

我可以帮你封装好加载和推理部分,嵌入 JUCE 插件中作为演示或实验。

2. 🧱 用虚拟模型占位

模拟 AI 输出逻辑,如随机值、sin 波、线性映射,先测试整个流程;

之后再用真实模型替换,便于插件开发流程并行进行。

3. 🏗️ 使用预训练模型框架

有些开源项目提供预训练模型 + 推理逻辑,如:

DDSP-VST(需转为 ONNX 格式)

RAVE(轻量 VAE 音频合成器)


🔄 训练模型的一般流程(供未来参考)

数据准备(音频、MIDI、参数)

特征提取(频谱、MFCC、pitch、envelope 等)

模型选择(LSTM / CNN / Transformer / DDSP / VAE)

在 Python + PyTorch 中训练

导出为 ONNX

在 JUCE 中通过 ONNX Runtime 推理


🎯 总结


🎯 小结

你对 AI 的理解是对的!AI 就是「从数据中学得的映射关系」。而在音频插件开发中,这种映射可以是:


如果你想试着实现一个 AI 映射例子,比如:

🎛️「让插件根据输入的 MIDI 音符和力度,自动调整 Filter 和 Envelope 参数」

是的,模型最好由你训练,这样更贴合你的需求;

但你也可以从 开源模型 入手,或先用虚拟模型测试;

如果你有模型用途的想法,我可以帮你找合适的公开模型或示例。

—————————————————————————————————————————
 

是不是可以把AI理解成一种映射

ChatGPT said:

完全正确!你可以把 AI 模型理解成一种「输入 → 输出」的映射函数,只是这个映射是从数据中学来的,而不是手工写死的规则。


✅ 举个例子

人手工写映射:

cpp

CopyEdit

if (knobValue > 0.8) cutoffFreq = 1000.0; else cutoffFreq = 500.0;

AI 学来的映射(伪代码):

cpp

CopyEdit

cutoffFreq = model.predict({knobValue, midiVelocity, pitch, envAmount});

你不需要写规则,只需给模型大量数据,它会「学」出规则。


🎹 在合成器插件中的映射应用

输入(Features) 输出(目标) 映射用途
音频片段的 MFCC / 谱图 音色分类标签 分类器插件(判断是鼓、弦、Pad等)
MIDI 音高 / 音符时长 / 音强 合适的 Filter cutoff / ADSR值 智能参数助手
过去的音符序列 下一个音符 AI 和弦生成 / MIDI 预测
用户控制输入(滑块) DDSP 风格频谱或合成参数 声音风格迁移 / 智能合成

🧠 为什么要用 AI 来映射?

复杂非线性关系: 用规则很难写清楚的声音风格差异、动态响应,AI 可以学会;

数据驱动: 来自人演奏、混音大师、模拟设备等的数据可以直接用于学习;

可泛化: 同一个模型可能适用于多种输入组合;

可以压缩: 学完之后可以导出为 ONNX、CoreML 等高效格式,嵌入插件;

控制映射(输入控制 → 参数);

音频映射(输入波形 → 音色参数);

MIDI 映射(输入旋律 → 下一个音符);

或任意复杂的智能变换。

AI在工作中应用~

1.deepseek,搜索引擎,

2.辅助编程

VS+copilot,通义灵码,

3.合成器插件软件核心引擎

替换自己实现复杂的DSP算法,用AI训练模型,替代DSP算法,

要求:

样本库;模型训练,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一般训练模型的算法都有提供对应的推理引擎,可以直接在自己的juce项目中使用,加载model,对输入的数据调用模型解算出对应的目标参数输出,

————————————————-分割线———————————————————————–

© 版权声明
THE END
如果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