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导读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明确,在特定情况下,13种情形属于终止追究刑事责任或侵犯财产权,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该司法解释最大的亮点是明确了“疑罪从挂”案件受害人有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不仅保障了受害人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而且能充分发挥刑事赔偿制度的倒逼功能,有效防止权力的滥用。

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

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6种情形:

解除、撤销拘留或者逮捕措施后虽尚未撤销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判决宣告无罪,但是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终止追究刑事责任:

1、办案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终止侦查的;

2、解除、撤销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措施后,办案机关超过一年未移送起诉、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撤销案件的;

3、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法定期限届满后,办案机关超过一年未移送起诉、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撤销案件的;

4、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超过三十日未作出不起诉决定的;

5、人民法院决定按撤诉处理后超过三十日,人民检察院未作出不起诉决定的;

6、人民法院准许刑事自诉案件自诉人撤诉的,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对刑事自诉案件按撤诉处理的。

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

侵犯财产权的7种情形

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追缴等措施后,有下列情形之一,且办案机关未依法解除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或者返还财产的,属于国家赔偿法第十八条规定的侵犯财产权:

1.赔偿请求人有证据证明财产与尚未终结的刑事案件无关,经审查属实的;

2.终止侦查、撤销案件、不起诉、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

3.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或者逮捕措施,在解除、撤销强制措施或者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后超过一年未移送起诉、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撤销案件的;

4.未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或者逮捕措施,立案后超过两年未移送起诉、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撤销案件的;

5.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超过三十日未作出不起诉决定的;

6.人民法院决定按撤诉处理后超过三十日,人民检察院未作出不起诉决定的;

7.对生效裁决没有处理的财产或者对该财产违法进行其他处理的。

© 版权声明
THE END
如果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