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治理转型:从分散到集中/联邦式的管控模式升级

当前,很多企业已经在数据管理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数据管理本身已演变出多种形态,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信息化水平、甚至不同文化的企业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数据管理模式,而最常见、最能够得到业内普遍认可的模式主要是三种:集中式、联邦式、分散式。

集中式一般适用的客户群体包括:中小型、业务依赖强、业务场景高度集中(例如深耕某一个垂直领域)的企业。这种管理的核心优势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中心化、权威的数据平台,能够确保数据的统一性、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帮助企业更好地执行业务流程、提升数据质量、满足合规要求,以及支持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制定。

当然除了,我说的上述特点的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站在集团层面也是非常希望通过集中式进行数据管控,但是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原因就是如果这家企业并非专一垂直的领域,而是多元化业务的情况下,无法做到集中强管控,因为其他的分子公司或者下属单位压根都不愿意被管,集团站在数据专业性的角度也无法去管。

而联邦式属于双方一起去管,集团和分子公司共建共管的方式。联邦式数据管理强调的是数据的联合和协作,而不是集中的控制,它允许企业在保持数据一致性的同时,灵活应对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和复杂的IT环境,有利于促进跨部门、跨区域的协作与信息共享,同时也更好地解决了数据主权、合规性、系统独立性和性能优化等方面的需求。但是这种管控模式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投入的资源极大,运营运维成本也相对较高,且效率会越来越低。

分散式对于集团层面来说,基本上属于失控的状态。分子公司或者下属单位都是通过自建的方式,而集团层面能做的事情就是将既定事实的存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到了最后一定就出现两张皮的情况,下面的人用一套数,给到集团是另外一套数,“管控”这两个字基本无缘。

从数据管控的角度来说,如果是大型企业,都不希望自己的数据被分散的管理,集团层面无法进行统一、拉通共享。但是具体要做起来,从分散式逐步转为联邦式乃至于集中式,实在是困难重重,“部门壁垒”上升到“公司壁垒”甚至如果是多元化企业,还要到“行业壁垒”面临太多的技术、业务、管理问题。所以基本上是很难一蹴而就的,如果过于激进,极有可能导致数据治理项目失败,鸡飞蛋打。我们可以通过四个部分逐步建立集团层面的管控手段:

1,在集团层面可以先建立通用性的主数据标准,甚至可以利用集团的主数据平台把下属单位分子公司进行拉通共享。这里强调的是,集团不要想着一开始就管行业主数据,首先成本代价不允许,第二也没这个能力去管,行业属性的主数据高度与业务绑定,且大部分都已经应用到下属单位或者各个分子公司,要想切换非常难度。但是通用性的主数据(例如人员、会计科目、供应商、法人、行政区划等等),咱们集团可以采用集中式去管,从这个角度去切入,一般都有国标参考标准化程度高不容易扯皮,并且共享的范围相较于行业主数据会更广一些。

2,数据标准的建立。标准的建立在于最终解释权从分子公司到了集团层面。 “层级清晰、规范统一”的标准体系能解决集团层面想管但是不知道从何管起的问题。因为无论是基础标准:术语、参考架构等。技术标准:数据汇聚、处理、流通等全生命周期标准。应用标准:行业数据管理应用标准。安全标准:数据基础设施安全、流通安全等。这些标准只要在集团层面作为唯一的发布口径,那么分子公司还是下属单位到底用的怎么样,符不符合标准,都有依据可以遵循了。如果没有数据标准,空对空的方式,最终是没有一个结果定论,管控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3,数据质量考核。集团之所以管不了下属单位或者分子公司,一方面是业务层面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缺乏考核,没有考核集团就没有手段去让大家重视这个问题,没有奖惩考核,大家最多就是象征性的配合集团去干一些事情。所以质量这个事情,搬到集团的层面去做,是非常公允的。集团既然去定了标准,再依据标准去巡检考核数据质量,无可厚非。并且可以逐步将分散式从联邦式进行转换,质量问题要求去整改,系统问题要求去优化,标准问题集团可以起到统筹裁定的角色。

4,数据资产管理。高质量的数据既然都考核通过了,那么集团应该进一步发挥自身集团高瞻远瞩的特点,无论是内部将数据进一步提升管理价值,还是对外拓展交易价值,集团层面去干这个事情都是非常合适的,并且产生的价值再反哺给下属单位和分子公司,进一步加强对数据管控的力度。

从分散式到联邦/集中式的转变,是需要很长的过程,千万别想着我是集团的领导,我就能让他们怎么干就怎么干,数据既然是资源到资产,特别是多元化集团企业,隔行如隔山,行业业务属性是非常高的,有些公司连部门墙都没打破,就想着直接转到集中式进行统管,是不切实际的。

总之,如果集团想要发挥领导统筹的角色,希望能逐步将数据进行联邦/集中式的管理转变。我们最好的方式还是抓大放小,一方面把一些通用的、标准化程度高的数据管起来,给下属单位和分子公司减轻运维运营的压力,另外一方面更应该做的就是给下面赋能,提升大家的标准建立和质量提升以及资产变现的能力。这样干起来,阻力才会相对小一点,转变起来更丝滑顺畅一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如果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