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代理律师:“我代理的9位当事人均为农民工,提交的第二份证据为第一被告在劳动监察大队经过双方确认后签署的还款协议,第二被告将案涉工程违法转包给不具有相应的建筑资质和用工主体资格的第一被告,导致拖欠所招用农民工工资,根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应当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第一被告:“我的确 欠这些工人的工资,但是我这个刮白工程赔了!”
第二被告:“我们已经按照合同约定将工程款拨付给第一被告。”
一场唇枪舌战的庭审正在激烈进行,涉及9名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的民事案件正在审理中。松原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对此次庭审进行了旁听,在旁听记录表上,对承办律师庭前准备、举证、质证情况、代理意见等情况逐项详细填写:此次庭审,承办律师准备充分,思路清晰,准确把握案情,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对证据进行了有力的举证和质证,庭审应变能力强。较好地维护了受援人的合法权益,尽到了法律援助律师应尽的职责。
这是一次平常的庭审旁听工作,展现了松原市法律援助中心为受援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的一个侧面。进入新发展阶段,高质量的法律援助服务有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增强公众对法治的信心,切实促进服务民生保障效能。松原市法律援助中心直面法律援助质量管理的诸多难点与问题,在服务工作中做加法,多措并举,加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
一、落实审查告知制,促进审核流程简便化
在接待窗口提供一次性告知书,详细介绍法律援助申请范围、申请条件、申请时限、申请流程、投诉渠道等内容,一次性、全面、准确地让申请人了解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全过程,减少申请人因信息不对称或理解偏差而产生的多次往返和等待时间,规范接待、受理、审查、指派等行为,根据本地区法律援助案件承办人员的数量、资质、专业特长、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情况、受援人意愿等因素合理指派承办机构和法律援助服务人员。
二、落实卷宗模板化,促进办案质量标准化
按照法律援助服务规范,统一制定《法律援助案件格式文书及法律援助案件应用文书范本》,对约见受援人谈话笔录、诉讼风险及法律后果告知书、会见笔录、庭审笔录、法律意见书等法律文书开展应用范本整理,推进实施法律援助案件卷宗模板化、标准化管理。
三、落实专家队伍建设,促进服务人才专业化
针对未成年人、妇女等法律援助对象,成立专项法律援助服务团体,根据人才队伍专业特长进行针对性指派,人才队伍实行动态化管理,确保为受援人提供高质量、专业化服务。组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同行评估专家库,构建具备广泛行业经验和专业背景的专家队伍,定期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第三方评估,梳理汇总评查发现的问题,以点带面推动案件质量有效提升。
四、落实案件监督体系,促进质量监督常态化
加强案件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督,通过开展庭审旁听、案卷检查、征询司法机关意见、回访受援人等多种措施,对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承办人员办案过程进行动态跟踪指导。通过访查案件质量、办案效果、工作作风,折射受援人对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的满意度,及时了解群众诉求,确保法律援助民生实事服务质效,让每一位贫弱群体都能接受满意的法律援助服务。
多举措提升案件质量,进一步增强了全市法律援助机构的服务效能,全面提升了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更好地维护了贫弱群体的合法权益,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获得受援群众的一致好评。
来源:松原市司法局
通讯员:周元元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