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分享了“吸气保持”按键的作用,不知道各位老师在机器上实践了没有,是否也尝试探索了“呼气保持”按键的作用呢?
信任在临床上“呼气保持”最常用的功能是测量内源性peep或者总peep。同样,测量时要避免自主呼吸,使用“呼气保持”键持续3秒钟。使用容控或者压控均可,不影响测量结果。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测量时如果关闭外源性peep则测定的是内源性peep,如果不关闭外源性peep则测定的为总peep。而临床上我们实际上更关注的是应用外源性peep后患者的总peep。

除了内源性peep的测量,临床上“呼气保持”还有其他用途吗?实则,“呼气保持”和“吸气保持”一样,也有许多有价值的临床应用。
呼吸驱动评估:PSV模式下,在患者自主呼吸时按下“呼气保持”键时患者仍会像往常一样吸气,造成气道压力下的下降,这个下降值可以反映患者的呼吸驱动力量。由呼气屏气造成的气道压力下降值称为Pocc,有文献研究该值和食道压的变化值(可反映患者的呼吸肌肉收缩压力)具有相关性。

通过Pocc的变化可以评估患者的呼吸驱动情况,指导临床治疗,减少患者自身性肺损伤(P-sili)。

像上图是一个AECOPD的患者,在呼吸相按下呼气保持后气道压力从6cmH2O降到了2cmH2O,患者的吸气力量大致是0.75*4=3cmH2O,患者的吸气力量较弱,可以看到有许多的无效触发。
容量反应性评估:前面说过吸气保持时静脉回流减少,心排量下降,而如果给予呼气保持则会使胸腔内压力下降,静脉回流增加,如果患者的心排量也同步增加,则思考患者具有容量反应性。目前,对于该方法判断的阈值是CO增加5%。

应用这种方法评估容量反应性时要注意:呼气保持至少15秒,同时要有连续心排量监测(列如PICCO)。
人机不同步鉴别:临床上双触发和反向触发常常混淆,不易鉴别。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呼气保持看患者气道压力的变化进行鉴别。

在呼气保持时,如果气道压力没有变化,此时的双吸气为反向触发,如果呼气保持时患者的气道压力明显下降则思考为吸气驱动过强造成的双触发。
这就是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呼气保持”键的应用,大家还了解该按键的其他应用吗,欢迎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
1.Intensive Care Med (2020) 46:2338–2341 DOI 10.1007/s00134-020-06167-3
2.Critical Care volume 23: 274 (2019) DOI 10.1186/s13054-019-2554-y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