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平凡
人和人之间,实则从来就没有永远可见的朋友圈。那些看似温暖的热闹,不过是光影斑斓下,每个人各自的踟蹰与隐忍。
林晚十九岁那年,第一次加了一个叫做程源的微信。她没想到,这个动作改变了许多事情,就像石子落入湖里,水波荡漾后又归于死寂。
他们是在学校的英语角认识的。程源笑起来很好看,“嗨,你为什么平时都躲着大家?”
林晚顿了下,垂着眼说:我怕吵。实则,她只是习惯了沉默。她的朋友圈,从去年起就一直设成“仅自己可见”。没人问过,她也不愿解释什么。
但很快,林晚还是点开了三天可见。
三天。如果你错过了我的目前,你只会看到我曾经的碎片。
程源不在乎这一点。他几乎每天分享生活琐事,天空、猫狗、小吃,甚至洗完头发后的泡沫。
在朋友圈,他总是明亮的:“这个炸鸡真的好吃,谁来试?”林晚偶尔点个赞,不说话。
有一天她刷到程源发的朋友圈,配图是城市的傍晚,人行道上的影子斜斜拉长——“热爱无法隐藏,我只能用一整个傍晚去铺陈。”
她忍不住转了留言:“你写得真好。”
程源回复:“你不是都三天可见吗?不怕我错过你的留言吗?”
林晚怔住了。原来有人,在意你朋友圈的可见时间。
两人逐渐熟悉。有时候,林晚会把自己的七分心思,“偷偷”留在对方身上。
吃饭的时候,程源低头玩手机,“你觉得,朋友圈设三天可见是什么心态?”
林晚夹了一口饭,声音很轻:“是不想让别人知道太多年。我怕,有些东西留太久,会慢慢走样。”
程源认真地想了很久,忽然抬头:“可生活本来就是留痕的啊。删掉自己,是不是也等于切割了过去的人生?”
林晚微微皱眉,没有回答。
之后的日子里,林晚发现,她越来越在意程源晚上是否给她留言,也在意自己的朋友圈会不会被他反复翻看。
有人说过:“一个愿意留存你朋友圈每一条动态的人,必定也在等你的下一句话。”
林晚想,是不是她一直在关上门,让珍贵的人止步门外?
冬天快结束那天,程源发来消息:“我今天把朋友圈设成所有人可见了。过去的糗事,好看的景色,你都能看到了。”
林晚手指悬在屏幕上,心里泛起波澜。
她猛然发现,那些自以为的保护,不过是深深的孤独。
再见面,是春天刚来的时候。操场边风很大。程源笑笑,“你还打算封闭下去吗?”
林晚看着他,突然问:“你会害怕知道我的往事吗?如果有一天,我把朋友圈全都打开,你会不会觉得我复杂?”
程源眨眨眼,轻声说:“怕有什么用?谁年轻时不是一团乱麻,可我们选择坦然,不是更好吗?”
林晚沉默很久,忽然笑出声:“你怎么总有道理。”
她第一次,把朋友圈设成了全部可见。
后来林晚才清楚,所谓三天可见,只是害怕太久的会让人心生顾虑。但人生哪能只留三天的纪念?
夜深了,她在朋友圈随手发了一张照片,只有清晨窗台上的一缕阳光。文字写着:“世界会温柔以待每一颗敞开的心。”
程源在下面回复:“让我帮你收藏每一个明天。”
这一刻,林晚觉得——人生那么长,总要有人,值得你撤下所有的“仅三天可见”。
人和人的距离,就藏在一屏屏灰色头像里,也藏在你愿意敞开心扉的那一刻。不如大胆一回,把生命的底牌交给你最想守护的人。
三天可见也许能保护脆弱,却也隔绝了温暖。
真正的朋友,或许不会介意你的过往。
而真正的故事,离不开懂得的人陪你,一起见证。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