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昨日发布最新市场调研数据,阿里云亚太云计算市场排名第一,首次超过亚马逊和微软的总和,中国云服务商在国际市场取得阶段性胜利。
从10年前众人质疑云计算,到10年后阿里云从中国第一走向亚太第一,这背后既有先行者的战略思考和前瞻,也有背负争议的砥砺前行。成功者的背面总是别人不可见的视野,和别人不能承受的痛苦。
回溯来时的路,故事应该从2007年一个在宁波海边的深夜开始。时代、思想和坚定的信念从那里起步,开辟了一条独特的数字化道路。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2007年9月30日深夜,一群阿里高层们头晕脑胀地挤在宁波一家酒店的会议室里,吵得不可开交。当时阿里市值100亿美元,既踌躇满志,又面目模糊。
10年后,阿里参谋长曾鸣把这次会议称作阿里历史上最重大的战略会,当时大家争论了两天,最后一天的半夜画出了一张图。
核心是要建设一个生态系统,而最底层是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贯穿所有业务的数据要打通,并命名为”登月计划”。
一年后,王坚受到”登月计划”感召,加入阿里。2009年,开启”飞天”之路。
开始的日子真是艰难。
那时,阿里云成立没多久,工程师们还蜗居在北京一栋没有暖气和空调的办公楼里,自带茶叶咖啡,手动取冰降温。生存艰难,内外都是质疑声。
“云计算这个东西,不客气一点讲它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李彦宏很不看好。
“它是一个超前的概念,目前布局为时过早。”潮汕人马化腾比较喜爱稳当。
马化腾和李彦宏在2010中国IT领袖峰会上
别说外人,阿里内部也争议巨大。都在说阿里云干不下去了,大家准备好抢人哈!
时任阿里云总裁的王坚在年会上都摸起了眼泪,台下的工程师喊道”博士别哭”,一种技术理想主义的悲壮。
风雨摇摆中,马云给予了坚定的支持。
“每年给阿里云投10个亿,投个10年,做不出来再说。”
回溯到2007年在宁波的那场战略会,马云的坚持就不难理解。
以往阿里的战略会都是在西湖边,但是当时高管们对公司未来的战略方向已经吵得天昏地暗,淘宝一年内引进了6个副总裁,每个人对未来都有不一样的见解。
统一思想、确定战略,马云说大家去个能看海的地方讨论吧,起码开阔一些。
但是当时秘书对宁波不熟,定错了地方,结果一群高管在一个海在哪里都看不到的屋子里,”不接地气”的吵了两天两夜。
阿里的参谋长曾鸣后来回忆,在最后一天晚上深夜,发生了一些神奇的事情,他至今也无法理解。
但大家画出了一张图,图上示意,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将形成统一的数据智能,这是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统一思想和战略。
流淌在各个业务中的数据要做到”大一统”,这个项目被命名为”登月计划”。2008年,王坚来到阿里,就是受到”登月计划”这个词的感召。
后来他也发明了许多词,例如”飞天”、”盘古”、”伏羲”、”夸父”……阿里云有一段时间基本是”起名驱动型的公司”
王坚会不会写代码到目前依旧是个谜,但他坚信阿里应该有自己的代码能力,路线坚定的开始自主研发云计算操作系统”飞天”。
自研的过程充满了痛苦和争议,阿里内部论坛上讨伐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花钱又不出成绩,这哪是一个商业公司该干的事情。
目前回头总结,艰难的自主研发道路,主要是有两个问题要解决:第一,”登月计划”第一要解决算力的问题;第二,传统的IT架构已经让阿里当时的业务有”卡脖子”的感受,花钱也解决不了问题,只能自研。
历史总是这样不平均的分布,阿里比别人跑快了10年,第一次有这么大规模的商业在互联网上进行,秒杀、大促、双11……直接击垮了全球最顶尖也是最贵的传统IT系统,一头撞到南墙上。
比别人跑得快,是一种多么痛的领域。
当代计算的物理本质并未脱离摩尔定律,阿里希望通过一种新的计算力组织方式,来解决算力的极限,云计算操作系统”飞天”应运而生。
当时外界都说百度厉害的是技术、腾讯厉害的是产品、阿里厉害的是运营。在许多年之后,大家才听到一句话”阿里巴巴是被商业成功掩盖了技术的成功。”
最终,阿里做出了自研的大规模计算操作系统飞天。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报道里,这被定义为”奠定了中国云计算基础”。
阿里动物园养成记
“打包打包,我在飞机上吃。”
2017年7月14日,马云在上海盒马笑得合不拢嘴的照片传遍了网络。
这是他和张勇第一次公开阿里新零售的秘密。一年半前悄然诞生的盒马鲜生从立项到落地,仅用了9个月。
将超市、餐饮、物流完美融合,线上线下打通的”网红”盒马,一跃成为中国新零售的样板工程。鲜为人知的是,盒马初创团队不过7人,后来增加到18人。
“如果不是在阿里,盒马做不起来。”
“底层技术架构、支付体系、会员体系,我们拿过来就可以用。” 盒马创始人侯毅在一次媒体采访中说,”放到今天,这样一套系统其他人去做至少花两年时间。”
当盒马开出一百家店,被线下卖场争抢时,阿里内部的另一创业项目钉钉用户数量也超过1亿,成为一个名副实则的独角兽。
算上早年的聚划算、飞猪、咸鱼等等,阿里早已从单一电商业务演进成一个物种丰富的经济体,有人把这些物种统称为”阿里动物园”。
鲜为人知的是,动物园养成记在11年前已经开始,比2009年阿里云工程师写下一行飞天代码还要早一年。
2008年,一个内部代号为”五彩石”的项目首次引入了中间件和分布式架构,这两个名词在后面许多年后才在技术圈封神。当时发明了这两个”武器”是为了统一的互联网架构支撑淘宝和淘宝商城,是中国IT届最早拆烟囱的人。
“车同轨、书同文。” 阿里云智能基础产品事业部总经理蒋江伟这么形容。”就像火车的轨道是不同的,你开到边境线还得换火车头。这是没有必要的,一个国家里面,就是统一的轨道、统一的文字。”
在传统企业里,IT是支持部门,”你起一个业务,底下给你弄一套系统;再起一个业务,我再给你弄一套系统”,最后发现家里烟囱林立,数据跑不通,新业务起不来。
“你会发现转不动了,所有人都找IT部门要资源,看起来你挺牛,但实则你拖慢了所有人的节奏。”
到目前,包含互联网巨头在内的大公司,都有一个巨大的山头是开发部门,是各个业务部门有爱又恨,当面不得不巴结,背后又总有抱怨的人。
中心化的组织结构,必然涉及资源的优先级排期。创新的快,立马就被组织的慢拖了下来。
阿里的解法是一贯的,将技术和数据沉淀到中台,抽离出共性的功能,让前线业务能够像搭积木一样,将共性的功能拼接起来,就能跑起来一个业务。
同时,让数据沉淀到统一的池子,把机器喂养得越来机智,协助人做更好的决策。
最早的商业智能实践是内部创业阿里小贷。信贷如此古老而复杂的商业活动,被抽象、极简地表达成了一个人机交互的输入框,”输入信贷需求—机器做出决定—资金自动汇入”,过去极度依赖人的判断力,目前由机器自动决定。
没有这么极端复杂和丰富的商业场景。阿里估计也很难有这种顿悟。腾讯主业是游戏和社交、百度是搜索、华为是通信和手机制造,只有阿里离商业本质最近。
在经典经济学中,商业的本质是物物交换,在供应链、物流、销售、营销、支付、消费者互动的整个链条中,互联网公司中只有阿里和亚马逊具备这些商业核心要素的数字化能力。
有了积木一样的核心商业元素的能力,聚划算在一个半月之内,由一个7个人的小团队就搞成了。
后来,飞猪、钉钉、盒马等等新生物横空出世。打破了旧的IT范式,阿里创造了一把实现快速创新和数据智能的”屠龙刀”。
时代的需要
2015年,波司登信息总监桂益龙在朋友圈里刷到了一条信息,介绍阿里的中台理念。发布人是他的老友,五六年前曾帮他解决过数据库卡顿的问题。
他当时正在为波司登陈旧的信息系统而发愁。有3000多家门店,但坐在办公室里,实则是不知道哪里卖得怎么样的。常常是这边缺货,那边货又太多。
不确定性成为了时代的主题。企业的模式转型从过去30年一个周期,缩短到了目前的2到3年。
阿里云的合作伙伴黑湖科技也发现了类似问题,在苏州一家大型化妆品包装工厂,每隔5米摆着张木桌,桌上用玻璃板压着一张张纸质表格。
这是工厂主管一大早从ERP系统里拉出的单子,然后传递给每个环节的工人填写,信息包括产品名称、产量、次品量、机器异常故障等。数据从收集到抄录再上报,基本上三天过去了。
不在线、不实时、流水线模式。中国的消费端已经急速数字化,工人们休闲时光喜爱看抖音,或者跟家人视频聊天。但产业端的数字化,远远落后于消费端的数字化。
波司登对中台产生兴趣,信息总监桂益龙亲自带着开发、运维和架构师一起去了一趟阿里云。决策做得超级快。阿里云的团队为波司登量身打造了一个零售云平台。理念与模式均脱胎于阿里的”中台”。
5个月之后,桂益龙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就可以实时监控全国3000多家门店的库存和销售情况。利用中台策略,大幅降低库存压力和物流成本,进而提升商品售罄率,降低清库存伤害品牌的机会。
从11个农民和8台缝纫机起家的波司登,几经波折,做到市值60亿港元的上市公司,波司登可谓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侧影。它所面临的问题也不是孤例,其成功转型也不会是偶然。
桂益龙后来把阿里云介绍给了特步。特步的CIO唐坤军是一个有行业情怀的人,目前他成了中台延伸出的数字化理念的布道师。在服饰这个行业,压倒一家企业的稻草主要是两根:高库存和高缺货。唐坤军认为中台是解决这两个致命问题的法宝。
在2010年之前,中国企业享受着经济大潮的鸿利,生产什么就卖什么,都挺好卖,没啥毛病。在这时,规模化流水线生产效率最高,福特在一百年前发明的生产组织方式依旧奏效。
但在2010年之后,最晚到2012年,不少服饰企业忽然发现,货压倒了经销商。但传统的信息流通是流水线模式,所有环节串联在一条线上,信息只能逐层传递。当库存压垮了一批经销商,总部还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运动正在上演,这本质上是一场生产力的重新唤醒。时代大潮,浩浩荡荡,阿里的这套方法论将迎面碰上汹涌澎湃的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一时代大命题。
不要温柔地走进那个良夜
在阿里巴巴工作十多年的总参谋长曾鸣教授则大胆预测,未来二十年,是属于智能商业的时代,机器将在越来越多的商业决策上扮演超级重大的角色。
3月21日,2019阿里云北京峰会,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系统阐述了阿里云的新战略:达摩院加持的云、数据智能的云、最佳实践的云和被集成的云。
面向数字经济时代,阿里将自身中台建设中构建的数字化、智能化能力,与云全面结合,提供从IT基础设施的云化、核心技术的互联网化到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全链路能力,协助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2007年初秋的那场会议。当一个时代正在转型时,大家很难看清未来。但越是这样就越要有一个长远的视角,这就意味着要有远见,远见决定了你的眼光、格局、胸怀以及最终的潜力。
阿里有着先天的优势。自诞生之初,它就协助数以百万计,不懂英语也没有出过国的中国企业,把商品卖到国外。
它的根须就在中国经济社会的细胞之间。这绝非一些硬件厂商或者游戏公司可以比拟的。截至目前,40%的中国500强企业、近一半中国上市公司、80%中国科技类公司跑在阿里上。
变身之后的阿里云智能能走多远?目前还难有定论。探索者寻找新大陆,从来都是既浪漫、又冒险的旅途。
1999年,30人挤在在湖畔花园那间民宅里,凭借着年少豪情和一腔孤勇,罔顾全世界的质疑,想要创出些名堂。对信念的偏执创造奇迹。
但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写就的,世界也就是这样改变的。
(综合)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