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伦 北京报道
一份要求企业部署官方指定云平台的文件近日于网上曝光后,引发轩然大波。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8月27日下午,一份名为《关于加快推进国企上云工作完善国资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的红头文件截图开始在社交平台被大量转发。这份显示来自天津市国资委的文件要求,当地国资企业应逐步停止使用包括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移动云、天翼云、沃云在内的公有云平台,而迁至“国资云”平台。
根据文件,目前采用非“国资云”平台的企业即日起不得与第三方云平台公司再签新合约或续约,并要在现合约结束后的两个月内完成迁移,迁移工作原则上要在2022年9月30日前结束。
近乎强制性的要求不仅在云计算产业圈内部引发热议,也惹来舆论聚焦。为求证文件真实性,记者致电了天津市国资委,但电话始终无法接通。不过一位来自天津市某国有银行的内部人士向记者证实,该文件属实,且距下发已有一段时间。
而作为此次事件中可能的受损方,阿里云、移动云及天翼云等第三方云公司如何回应也受到业内关注。但上述企业中的几位负责人皆向记者表明,不便作出评论,截至发稿,上述公司也未在任何官方平台对此文件进行公开回应。
此外,对于该份市级文件的要求是否将会被推行至全国,一位国内云厂商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目前所谓“国资云”只在天津、四川等少数省市拥有企业实体,而据其了解,此次文件也只是天津市国资委的独立行为,在其他地方未有所闻。“这应该不是全国性的政策。”该人士推测称。
“国资云”身份揭秘
曝光文件及公开信息显示,此次惹来争议的“国资云”运营实体为天津国资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国资云”)。记者查阅天眼查看到,这家企业成立于2021年3月,注册资本300万元人民币,由天津国资委全资控股。
在官方介绍中,天津国资云将自身成立的目的与国家政策紧密挂钩。2020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出《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强调建设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提升安全防护水平的重大性。云平台作为重大的数据基础资源,被纳入地方国资委响应政策的目标。
今年以来、天津、四川、浙江相继推出由当地国资委牵头出资筹建的“国资云”项目,并由指定的国有企业进行建设和运维。其中,四川“国资云”被授权给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下属的四川省数字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国资云”则交由杭钢集团负责。截至目前,已有多家当地的省市属国有企业入驻部署三大“国资云”平台。
但值得注意与玩味的是,虽然身为新贵,并在政策加持下抢下一众传统云巨头的蛋糕,但“国资云”似乎并非如阿里云、华为云、天翼云一样,具有独立云平台产品研发能力与产品。
在官方简介中,天津国资云便“直言不讳”地承认,公司产品将现有云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了国资混合云平台;未来将进一步整合国资系统数据中心资源,与浪潮、用友、深信服、爱数等软硬件厂商合作,持续提升和拓展云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此外还将与通信运营商共同打造“5G国资云”的整体解决方案。
同时,记者留意到,四川与浙江“国资云”也同样在官网与微博的宣传中公开表明过,采用了阿里云的产品。其中,四川国资云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云服务、中台技术等方面全部采用阿里云方案,浙江国资委则使用了基于阿里云开发的“飞天云”。
而和运营商云厂商的合作也同样得到了运营商方面的证实。“四川‘国资云’的建设除了阿里云,实则我们也有参与。”一位中国电信天翼云的内部人士告知记者。
“‘国资云’更像是资源撮合者和系统集成商,无论是云计算技术还是通信网络,都是由传统的软硬件厂商和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前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系统部经理宁宇在对此文件的解读中表明。
尚不明朗的前景
与公有云巨头之间暧昧的依附关系,也让业内在展望“国资云”前景时保持观望。
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利用“国资云”替代第三方公有云,安全性肯定会有明显提高,但前者能“圈”到的云服务与后者广阔的云服务和信息系统服务相比,规模要小得多。
“企业上云本质上是获得IT能力的一种方式。而公有云最核心的竞争力一方面是靠业务规模优势,另一方面是技术红利,这也注定了缺少规模和技术的新来者很难赶超。”C114通信网主编周桂军表明,尤其是在政企云领域,目前马太效应明显,小厂商基本无法与巨头竞争。
IDC中国日前发布的2020政务云基础设施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政务云公有云市场规模达8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59%。排名前四的厂商中,中国电信、阿里云、华为和浪潮共占据81.7%市场份额。
同时,记者查阅发现,目前天津、浙江、四川采用了“国资云”的上云企业均为当地省市属国有企业,并未见到央企踪影。对此,一位地方央企人士向记者表明,这实则也说明推行“国资云”阻力较大。“大多央企选择的天翼云、移动云本身就是国资背景,并无太多必要再耗费大量成本迁移到‘国资云’上。”该人士表明。
不过,资本市场似乎更多嗅到了政策驱动的红利。记者注意到,在天津国资委文件传出的当日,各地“国资云”的多家云技术提供商股票出现不同程度的涨幅,由此带出对“国资云概念股”的看好。
对此,付亮认为,“国资云”虽然会带来企业新的硬件投资,但与自建和部署公有云相比,投资额增加幅度可能并不会太大,而在信息系统研发等服务方面,“国资云”能带来的新增规模预计同样有限,由于不论是否迁移到“国资云”,系统开发都是必需的环节开支。
不过,市场分析研究机构依然看好各地上马“国资云”释放的政策信号。中信证券首席计算机分析师杨泽原在研报中指出,近期出台的系列政策围绕“数据安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国资云”的建设与政策相呼应,并将为云安全带来增量建设需求。
(编辑:张靖超 校对:张国刚)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