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阿里云征战海外,“和云计算的NBA去打球”。
文/ 天下网商记者 张晨
从2015年在新加坡设立海外中心,到成为全球排名第三的云基础设施服务提供者,阿里云只用了两年半时间。
10月30日,阿里云又在吉隆坡宣布,阿里云马来西亚大区面向全球开放服务。这是首家在马来西亚提供云计算人工智能服务的国际云服务商,也是阿里云在东南亚区域提供服务的第二个大区。
在信息技术调研机构Gartner今年9月公布的全球公共云市场份额报告中,阿里云市场份额超越谷歌的云服务GCE,紧随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并逐渐拉大了与IBM、Oracle云服务之间的差距。
就像2012年4月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上,当时NBA纽约尼克斯队的华裔控球后卫林书豪入围引起一片惊叹。作为首位进入NBA的华裔球员,《时代》周刊评价,林书豪的成就源于长期努力和谦逊人格,他打破了华裔控卫在NBA无法站稳脚跟的印象。
和篮球类似,在云计算领域,美国科技巨头拥有先发优势。阿里云在海外市场的发展既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缓冲时间。它的战略选择是直接进入北美、欧洲等成熟的核心市场,“和云计算的NBA去打球”,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如此描述自己的全球化征程。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
像球员逆袭一样,某种程度上,阿里云攀越过和需要攀越的,是有意全球化的中国公司都可能面临的山峰。而它在无数个摔倒、挫败和爬起来的循环中开枝散叶的进程,或许可以为中国科技公司拥抱世界沉淀一套方法论。
直接进军NBA
在阿里巴巴的全球化蓝图中,作为基础设施的云计算是连通世界各地的高速公路。
2015年,阿里云在新加坡设立海外总部,在此之前阿里云在香港、美国西部已经在提供云计算服务,设立海外总部的同时阿里云在新加坡也开始提供服务。 那时,阿里云已利用自主研发的飞天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对外提供5K云计算服务能力的公司,但与2006年就起跑的亚马逊AWS相比,阿里云在全球市场的发展面对这不仅仅是技术上,更多是如何让世界对一家中国科技公司建立信任感的挑战。
阿里云海外技术总监王宇德到目前还记得,当时坐在新加坡总部办公室里,觉得将中国的高科技服务带向全球,“简直是梦想一样的存在。”
阿里云今年3月在马来西亚举办“计算及大数据技术认证”培训班
“以前有个美国客户跟我们开过一个玩笑说,你们是第一家不是来卖货给我们,也不是来买我们的中国公司,你们居然是来提供高科技服务的。” 和王宇德一样,大部分中国的技术人是看着英文注解的技术教程成长,这让他们具备了全球化服务的能力,也让他们有了让中国技术服务全球的梦想。
胡晓明常常打一个比方:要想在全球市场竞争,与其拼命在CBA做计划、培训、高原训练,还不如直接去打NBA。
这个梦想的背后,也有市场缘由。云计算的爆炸性增长,全球市场对云服务的需求激增,但世界不是“平”的,欧美市场已经足够成熟,而东南亚和中东区域却存在技术基础设施薄弱和移动互联网需求急速增长矛盾。
面对这样一个市场成熟度、语言文化、经济发展水平都不尽一样的全球市场,“全球化的本质不是将统一的商品卖给不同国家的人,而是深入到本地市场,为不同语言、不同使用习惯和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本地化的服务。”
以成熟的技术为基础,阿里云在海外市场开始了执行力的竞赛。
在过去的两年间,阿里云将全球的基础设施覆盖面扩展至欧洲、日本、中东、美国西岸、美国东岸、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全球15个地域,供部署了32个可用区,并为客户部署了200多个飞天数据中心,未来还将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增设地域节点。
Sydney阿里云奥运广告
“边跑步边上刺刀”
最开始的日子难免艰难,要打赢的不只是技术关,更是信任关。
为了更快建立本地化的信任感,阿里云制定了“星球计划”,目的在于对各个区域市场做到产品和服务的本地化,包括适应不同的语言、用户使用习惯、账号体系等。同时,启动双中心计划,这也是阿里云出海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代码改动。
双中心计划在新加坡“复制”了一个中央管控的“大脑”,专门管理海外的数据中心,促进服务本地化。星球计划的根本目的,即是改变“把东西卖到国外”的思路,转为融入每个本地市场,用“Global+Local”的产品和技术服务区域市场。
以新加坡为中心,来自世界各地的架构师不断反馈回来产品本地化提议,部分改善由各个区域市场有技术团队完成,部分反馈回新加坡和杭州。这样的模式在阿里云内部被称为“边跑步边上刺刀”,让全球业务边打边练。
在新加坡总部的办公室里,王宇德的钉钉上不间断地传来世界各地的架构师反馈的产品本地化提议。这些架构师来自各个区域市场,要么是在本地长期从事IT行业的华人,要么就是在当地科技行业从业多年的当地人。
北美架构师魏科学在加入阿里云前,已经有20多年的IT工作经验,堪称老江湖。
有段时间内,他每个星期都开车到20英里开外的客户公司去帮他们分析架构和拓扑,和这家跨境电商的年轻工程师们成了朋友。
与魏科学一样的海外员工目前已经组建成了“小联合国”,他们把来自客户的意见快速反馈给“星球计划”,并进行修改调试。
羽翼渐丰
身材单薄的华裔球员在NBA赛场上竞争,需要长期高强度训练。为改变一个投篮动作,林书豪靠疯狂加练来扭转旧的肌肉记忆。在一线业务人员遭遇的怀疑和冷眼、后端数百名工程师夜以继日的工作之间,阿里云在NBA的对抗能力越来越强。
去年秋天,德国法兰克福寒气袭人。凌晨12点,到德国出差的阿里云驻法国业务拓展经理刘群凯刚到酒店准备休憩,手机邮箱就“叮咚”了一声。一封来自一家奢侈品品牌的邮件询问:我们要在中国开展新业务,阿里云有相应的服务吗?
刘群凯马上从床上弹了起来:“没问题,我们在巴黎有办公室,什么时候方便见面?”
五分钟后,对方回信:“你们反应真快!我们明天就谈吧。”
经过一年的发展,阿里云全球拓展的羽翼快速丰满起来。大疆创新、猎豹、ofo等公司正在利用阿里云节省时间和预算,快速进军海外市场;沃达丰、飞利浦、施耐德、资生堂、雀巢等《财富》500强企业以及新加坡邮政、新加坡公交卡EZ-Link、新加坡最大的直播平台Mozat等,都已经是阿里云的客户。
飞利浦的智控空气净化器在阿里云的协助下,可以让用户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操控设备,监测城市及居室内的空气质量指数数据;利用阿里云的弹性计算、便捷、灵活的存储、大数据计算等服务,施耐德的用户友善型在线能源管理应用REM得以高效处理海量用户数据,并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全球支持。
2017年1月19日,国际奥委会宣布阿里巴巴成为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2017年至2028年,阿里云将成为6届奥运会的云服务提供者。AWS也参与了竞标。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在对Gartner最新排名的报道中称,尽管在海外市场上是个新手,“但阿里巴巴已具备了与亚马逊、微软、Google等巨头竞争的实力。”
这不止是一份工作
在亚太团队的陈德良是台湾人,在IBM做过近5年的销售经理,之后参与过创业。 他所在的亚太团队有个“传统项目”,就是去位于新加坡71号街区的互联网创业公司聚集区“扫楼”。
“扫楼”的意义不仅是接触到更多的潜在客户,更是深入了解本地市场的过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各个出差到新加坡的管理层也会背上双肩包去“扫楼”。
“有一次,一个创业团队听到我们是阿里巴巴的,破口而出第一句话是,‘终于有人来投资我们了!’” 陈德良回忆道“扫楼”的趣事。
到目前,距离第一次在71号街区扫楼的日子已经过去两年,陈德良身边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态度悄然转变。陈德良上次在印度尼西亚停留时,商谈合作的公司老板约满了他的所有空闲时间,包括酒店的早餐。
来自巴基斯坦的努尔丁·阿巴斯在迪拜的办公室刚做了6个月架构师,他知道中国是巴基斯坦的老朋友、世界工厂和机遇之地,但此前从未到过中国。尽管如此,努尔丁还是觉得“成为阿里云的一员是命中注定”。
技术能力的面试环节巨细无遗,努尔丁花了10天才写完面试官的考卷,这让他感受到这份工作有十足的挑战性和严肃性。同时,所有面试官都诚恳地告知他跨时区工作的强度,“过程会很辛苦,你确定了吗?你准备好走出舒服区了吗?”
“我感激他们的诚实。答案当然是yes!”努尔丁此前在迪拜本地的企业做工程师,他希望换个有机会参与全球化,同时企业文化灵活、鼓励创造力、让员工感到自如的公司。“在阿里云,我不仅能学到问题是怎样解决的,还有机会参与到定义新事物的过程中”,他说。
和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不同,选择阿里云时,四十不惑的魏科学思考到了阿里云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但还有一层朴素的“不信邪”,“华人的公司不赌,我还赌谁呢?”
硅谷大公司的基层和中层技术人员中,在美国接受教育的华人面孔越来越多。在魏科学看来, “有了平台,有了技术,接下来就事在人为了。按照阿里云这种发展速度和工作风格,过几年没准就把亚马逊打败了,我觉得是有可能的。是的,超级有可能。”他说。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