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年轻人把工资卡全绑在手机支付上,这钱吧,就是个数字,划走的时候没感觉。活期账户里的钱,就这么一点点没了,月底一看账单,人都傻了。
银行柜台的人就说过,三十岁往下走的客户,查一下交易记录,每个月活期转账支出有个20笔往上,都算少的。钱就是这么溜走的,自己还不知道花哪了!全是小额支付,一点点地,把工资掏空。
工资一到账就直接切两半?这个法子听起来有点意思。日常开销的钱放活期账户,剩下的,打开手机银行App,直接买个三个月的定期产品。不用多,就三个月。
目前手机银行的功能,招行啊、工行啊,都有那种“定期到期自动续存”的选项,点一下就行。根本不用人专门跑去网点排队,省事。时间到了,本金利息自动滚到下一期,自己都不用记着。
万一……万一真有急事要用钱呢?这定期不是取不出来?实则可以“部分提前支取”。损失点利息,可能不到三成吧,总比以前那种纸质存单好。老存单提前取,不管你存了多久,利息全按活期算,那才叫亏。
家里老人就喜爱纸质存单,觉得捏在手里踏实。别把钱都砸在一张五年期的大单子里。有银行经理就给社区大爷大妈演示过,手里有20万,想存个三年期。不如拆开来存。
分成四张5万的单子。一张存三个月,一张存半年,一张存一年,还有一张存两年!这么一搞,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笔钱到期能用。既吃了定期的利息,手头还有活钱周转,这不就两全了?
真碰上要住院看病这种急事,挑一张损失最小的单子取出来用,其他几张的利息不受影响。
说到安全,许多人脑子里的想法是反的。以为纸质存单最保险,防电信诈骗?可是那张纸一旦丢了,补办起来要人命。必须本人带着身份证去柜台办,家里老人要是腿脚不方便,来回折腾一下,人都散架了。
反倒是银行卡,挂失这事,一个电话或者手机上操作一下,5分钟就给你冻结了。
真正的安全阀门,是网银的转账限额!自己动手,把手机银行的单日转账额度调到5000块钱以下。就算手机丢了,密码被知道了,什么乱七八糟的诈骗电话打过来,对方一天也转不走多少钱,伤不到筋骨。
存钱这事,哪有什么标准答案啊?上班的年轻人,就图个省心,手机银行设置自动滚存,眼不见心不烦。老人家呢,就喜爱手里捏着几张存单,心里才觉得踏实。那些能管住自己手的人,用手机银行最灵活,今天买个理财,明天转笔定期。工具就是工具,没啥高低,看清自己花钱的德行才是正经事。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