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总“偷听”?4招关了它保隐私

有没有过这种毛骨悚然的瞬间?

跟闺蜜逛街时念叨“最近想买双老爹鞋”,转头打开购物APP,首页全是老爹鞋推荐;

中午吃饭时跟同事说“想吃小龙虾”,外卖软件立马弹出“附近小龙虾5折”。

手机总“偷听”?4招关了它保隐私

每次这时候,都忍不住怀疑:手机是不是偷偷装了“监听器”?

实则啊,手机没那么神,真不是24小时“偷听”你说话。

但它能“猜中”你的心思,全靠APP拿了太多“特权”——

列如麦克风权限开着,你聊天时提到的关键词被录了去;

位置权限没关,你在哪、常去哪些地方,它门儿清;

再加上你浏览记录、搜索历史,凑一块儿就能画出你的“喜好画像”,精准推送自然就来了。

手机总“偷听”?4招关了它保隐私

说真的,这种“被看穿”的感觉特不舒服。

就像你在家跟家人聊天,窗外总有人盯着你说啥、做啥,换谁都不自在。

想让手机别这么“机智”,实则不难,就像给APP立规矩,不该它管的事,就得狠点心拒了。

手机总“偷听”?4招关了它保隐私

第一招,给APP“剪权限”。

打开手机“设置”,找到“应用管理”(有的手机叫“应用权限”),进去挨个瞅:

手电筒APP要麦克风权限干啥?计算器要位置信息有啥用?

那些明显“越界”的权限,直接点“关闭”

我上次给手机“清权限”,发现一个拍照APP居然开着通讯录权限,当时就给关了——它拍个照就行,哪用得着看我联系人?

手机总“偷听”?4招关了它保隐私

第二招,关掉“用户体验改善计划”。

这名字听着挺正经,实则就是手机厂商收集你的使用数据,美其名曰“优化体验”。

反正我是早就关了,毕竟我的“使用习惯”,没必要给别人当“试验品”。

不管是华为的“用户体验计划”,还是苹果的“分析与改善”,都能在“设置-隐私”里找到,点一下“关闭”,世界清净多了。

手机总“偷听”?4招关了它保隐私

第三招,管好语音助手的“小耳朵”。

小爱同学、Siri这些语音助手,平时喊一声挺方便,但它们总在“待命”,难免会录下些零碎的话。

可以在语音助手设置里,关掉“个性化推荐”和“语音数据上传”,让它只在你主动喊的时候“醒着”,别偷偷“记笔记”。

手机总“偷听”?4招关了它保隐私

第四招,让广告别“追着跑”。

安卓手机在“设置-Google-广告”里,能关掉“广告个性化”;

苹果在“设置-隐私-Apple广告”里,也有这个选项。

关了之后,广告不会完全消失,但至少不会像“跟屁虫”似的,你聊啥它推啥。

手机总“偷听”?4招关了它保隐私

除了这些,平时也得留个心眼:

公共WiFi别乱连,特别是没密码的,说不定就有人在里面“捞数据”;

手机缓存定期清,那些浏览记录、登录信息,别攒成“隐私档案”;

密码也别图省事,微信、支付宝、银行卡最好各用各的,就像家里的门,总不能一把钥匙开所有锁吧?

手机总“偷听”?4招关了它保隐私

实则啊,手机“机智”不是坏事,但机智过了头,就成了负担。

咱们的聊天内容、购物喜好,都是自己的小秘密,该藏着就藏着,没必要让APP把咱摸得透透的。

目前就掏出手机,花5分钟给权限“瘦个身”——毕竟,隐私这事儿,自己攥在手里才踏实,你说对不?

© 版权声明
THE END
如果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