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系原创内容,已交由专业人士全网维权,转载需联系授权,侵权必究!
这两天,微信生态里刮起了一阵“监管风暴”,不少做私域直播的突然发现账号被封、直播间被掐断,甚至有人收到“永久禁播”的通知。
有人慌了:“是不是私域直播彻底不能做了?”
先别急,咱们得理清楚——微信打击的是违规的私域直播,正常的合规运营不仅没被针对,反而迎来了新机会。
01
微信为啥突然“动刀”?私域直播的“灰色地带”该管了
过去两年,私域直播像匹脱缰的野马,在微信生态里狂奔。有人靠它单场卖货过亿,但野蛮生长的背后,擦边球、违规操作越来越多。
列如,某些直播间打着“健康科普”的旗号,实际在卖三无保健品;有的主播没任何金融资质,却敢在直播间推荐股票;更夸张的是,部分直播间用“1元抢鸡蛋”引流中老年群体,结果卖的是假冒伪劣产品。
这些操作,不仅坑了用户,也把微信生态搅得乌烟瘴气。
并且,通过微信生态把这些人群引流到第三方直播间,在里面卖货,没有任何监管措施,后续如果出现问题也无法维权,严重伤害消费者的权益。
实则,这不是微信第一次出手,但这次动作特别狠。
之前曾直接列了“违规直播清单”,列如金融科普没资质、健康咨询乱开方、婚恋介绍搞套路、低俗表演博眼球……
这些行为一旦被查实,轻则限流禁播,重则封号。
说白了,微信不是要“掐死”私域直播,而是要把它从“野路子”拉回“正轨”。
02
合规的私域直播长啥样?这3条红线千万别碰
许多人问:“我怎么知道自己的直播算不算违规?”
实则微信早把规则摊开了说,只要避开这3条红线,你的直播间就安全。
第一,资质是门槛,没证别硬上。
想做金融科普?先拿执业编号;想聊健康养生?得有健康管理师证;连卖婚恋服务都得有“红娘资质”。
去年有个做股票分析的主播,没资质还敢在直播间推荐个股,结果被用户举报,直播间直接被封。
第二,内容别越界,低俗套路要不得。
微信最反感的是“刻意卖惨”“低俗表演”和“虚假人设”。
列如,有的主播假装“穷得交不起房租”,求观众打赏;有的穿暴露衣服跳擦边舞;更有的编“癌症晚期”故事卖“神药”。
这些操作,目前一举报一个准。
第三,引流有规矩,别把微信当“中转站”。
以前许多人习惯在直播间放二维码,或者让观众“加微信领福利”,目前这条路被堵死了。
微信明确规定:禁止引导添加私人联系方式、禁止诱导至第三方平台交易、禁止用“送礼”名义让用户私聊。
想导流?老老实实用微信小店,或者申请企业微信的合规接口。
03
私域直播的未来:从“流量收割”到“信任经营”
有人可能会说:“这么严,还做什么私域直播?”但换个角度看,监管越严,合规玩家的机会越大。
列如,某做中老年百货的私域直播间,以前靠“1元鸡蛋”引流,目前改成“线下门店自提+直播讲解”,用户到店取货时还能体验服务,转化率反而从20%涨到了35%。
为什么?由于用户觉得“看得见、摸得着”,信任感上来了。
再列如,某医美机构以前在直播间“打擦边球”,目前规范了资质,用“皮肤检测+专家连线”做内容,虽然流量少了点,但精准客户多了,客单价反而翻了倍。
私域直播的本质,从来不是“钻空子”,而是“建信任”。
微信这次监管,实则是帮大家淘汰了那些“赚快钱”的玩家,留下真正能提供价值的人。
在我看来,私域直播的下半场,拼的是“长期主义”。
微信这一刀,砍的是违规的“杂草”,留的是合规的“庄稼”。
私域直播从来不是“法外之地”,而是“信任之地”。
那些靠套路、擦边球赚钱的人,早晚会被淘汰;但那些真正为用户提供价值、遵守规则的人,反而能在监管中活得更好。
作者简介:
阿尘,腾讯官方认证·企业微信私域增长师,拥有8年私域运营实操经验,独家私域落地课程全渠道超2000人学习,已协助多家行业巨头企业打造自己的专属客户资产,实现业绩二次增长。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