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总是喊累,原因只有一个

李叔同说:“世界上最好的放生,就是放过自己。”

生活常常令人疲惫,但这种疲惫感,并非全部来自繁重的事务。

许多时候,只是选择了错误的方式来应对问题,导致内心陷入无尽的挣扎。

人生苦短,所有的快乐与痛苦,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如果一个人总是喊累,那么真正的缘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曾放过自己。

一个人总是喊累,缘由只有一个

不同频的圈子,优雅转身

知乎上有人问:“我跟周围人的兴趣和爱好相差甚远,做什么都不同频,应该如何应对?”

有个网友的回答很中肯:“远离不同频的圈子,试着去寻找和自己兴趣爱好一样的人,网络上、生活中的都可以。”

生活中,不是所有的船,都会行驶在同一片海洋,就像有些人总是和你无法共鸣。

自媒体作者@文七君,曾写过自己和朋友阿朱的故事。

曾经,她们是形影不离的朋友,两人一起读书、玩耍和养狗,共同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文七君以为这份友谊能持续到老,她们可以一起晒太阳、聊家常。

不料,高中时期,两人的关系渐渐疏远。

自从两人分别选了文理科后来,她们的交流从无话不谈,改为只谈自己认为重大的事。

随着大学时期交集渐少,两人毕业后竟然再也没有见过面。

直到有一天,文七君辗转加了阿朱的微信才发现:两人关系渐远,并非距离的阻隔,而是心的距离越来越远。

由于在爱好、婚姻和职业规划上,她们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

这些差异,使得两人渐行渐远,最终成了彼此生命中的过客。

就像毕淑敏在《非洲三万里》中说的:“物以类聚,本不是同类人,相聚必有尴尬。”

类似的灵魂,自不过然会聚集在一起;而磁场相悖的人,千言万语也难越重重山岭。

三观不合的人,难以靠感情维系,与其彼此不自在,不如早点放手。

若圈子不同频,要适时优雅转身,去寻找同频的灵魂。

一个人总是喊累,缘由只有一个

来源:视觉中国

一个人总是喊累,缘由只有一个

干扰你的噪声,学会屏蔽

在一档节目中,一位嘉宾谈及他的一位朋友因害怕网络暴力,不敢面对人群。

随后,主持人询问另一位嘉宾,是否认识这个朋友。

只见这位嘉宾站起来,红着眼眶坦诚地说,“我就是那个朋友。”一句话,道尽了她多年来内心的痛苦和煎熬。

原来,这位嘉宾由于犀利的言辞和金句出名后,便饱受外界的批评。

有人指责她言语太过尖锐,有人认为她面相刻薄。

为了迎合外界的期望,她在第二次参与节目时,力求表现出温柔得体的一面,说话也更加谨慎。

不过,又有许多人说她过于矫情,没有锋芒,不在状态。

当她重新做回自己,以犀利的言语再次登台时,外界纷纷吐槽她“太过功利、被金钱所惑……”

这些外界的噪声,不断干扰着她,让她更加无法做回自己,也让原本看好她的观众感到失望。

毕淑敏在《星光下的灵魂》中说:“成功不是外在的评价,而是内心的感受。”

电脑要定期清空垃圾,大脑也要及时清理内存。

每个人的精力有限,越是关心他人的评论,内心世界就会越荒芜。

屏蔽外界的纷扰,方能在自己的世界里,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路,不受他人影响。

另外,也不要让外界5%的负面消息,掩盖了自己100%的努力与价值。

当你开始筛选和隔离生活中的噪声,不被外物所累,不被内心所困,你便是自己生活中的主人。

一个人总是喊累,缘由只有一个

来源:视觉中国

一个人总是喊累,缘由只有一个

侵蚀你的能量,有效隔绝

博主@话匠情感曾分享自己的感受,说最好别和负能量的人打交道。

他指出,这类人通过贬低和打压别人获得满足感,使人陷入自我否定的旋涡中,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面对这种侵蚀我们能量的人,应该采取行动,进行有效隔绝。

作家杨熹文,曾在国外念过大学。

为了赚取生活费,她去一家餐厅打工。

没想到,由于小小的过失,就遭受老板的严厉指责。

更让她震惊的是,其他服务生,由于她的英文不好而轻视她。

甚至合租的室友也对她晚归的行为嗤之以鼻,嘲讽她“没钱就回国去”。

在学校,一位老师对她的成绩表明失望,直言她只能拿到B。

这些遭遇,让她深感痛苦和自我怀疑,陷入无尽的内耗。

后来,她沉下心来学习,开始阅读和写作,逐渐摆脱了那些充满负能量的人。

最终,她的才华得到了认可,有位编辑给她出了书——《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

隔绝负能量后,她成为更好的自己。

有人说:“如果你身边有人常常情绪不好,喜爱发怒,满身的负能量,你必定要离他远一点,小心被传染。”

负能量不仅具有传染性,还会对周围的磁场造成极坏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若是能量逐渐被消耗殆尽,那么人生之路也会越走越窄,甚至还会将自己逼入绝境。

避免精神消耗,在人生的旅途中栽花种树,方能打造出一片丰饶的理想森林。

一个人总是喊累,缘由只有一个

来源:视觉中国

一个人总是喊累,缘由只有一个

做不到的事情,不必硬撑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自己手头正紧,朋友突然来电借钱,你却不知如何婉拒;

自己工作堆积如山,同事请你帮忙做份数据分析报告或PPT;

辛苦一天回到家,只想躺在沙发上放松片刻,却有邻居敲门让你帮忙……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到底是帮还是不帮?

有网友认为,顺手帮忙是一种友善的行为,但也要持谨慎态度,看自己的能力。

生活中,助人是值得赞扬的美德,但同样重大的是学会拒绝。

在《人间喜剧》中,濮通和米粒是一对生活拮据的小夫妻。

濮通从事直播工作,收入微薄且不稳定;米粒的工作也普普通通,两人的生活过得相当紧巴。

有一天,濮通的同学刚子前来借钱。

尽管家中经济状况紧张,濮通还是毅然将所有积蓄借给了刚子。

结果,他自己连房租都付不起,被房东扫地出门。

米粒对此超级愤怒,失望至极之下,最后选择离家出走。

离家前,她质问濮通:“为什么自己的生活都难,还要硬撑着去帮别人?”

作家李筱懿说:“人应该常做举手之劳,但不必踮起脚尖帮人。”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若凡事都踮起脚尖,透支的只会是自己。

面对他人的请求,尽力而为是积极的态度,量力而行是明智的抉择。

对于不想做的事,直接拒绝;对于做不到的事,不必硬撑。

根据自身能力而为,既能在生活中保持轻松的节奏,也能在人际关系中更受欢迎。

一个人总是喊累,缘由只有一个

来源:视觉中国

一个人总是喊累,缘由只有一个

毕淑敏说:“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

生活本就简单又温暖,你之所以感到疲惫,常常是由于不愿放过自己。

尽管你无法改变别人,却可以调整自我。

远离侵蚀自己能量的人和事,不再踮起脚尖做自己很难做到的事,快乐和轻盈便会悄不过至。

愿你能洞悉生活的真谛,带上轻松愉悦的好心情,成就自己美好的一生。

一个人总是喊累,缘由只有一个

作者:芳草屋,热爱写作的猎头CEO,职业经理人,爱读书,爱生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如果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共3条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