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谁会是赢家

上周到本周最热闹的事情莫过于阿里加入了美团和京东外卖大战的厮杀中,从二人八角笼单挑成功变成了三国演义。

7月2日,淘宝闪购宣布启动的500亿元补贴计划,同时阿里将7月5日设定为“冲单日”,目标是峰值订单量达到9000万至1亿单。所以当天两大平台放出了大量且大额的外卖红包券,其中包括“满25减24”“满15减15”“满22减18”等多张无门槛外卖券。另外,淘宝闪购平台推出了“满18减18”的新人专享红包,美团也联合不同奶茶饮品品牌推出了“0元喝奶茶”的平台福利活动,不少消费者直呼“薅羊毛薅到手软”。

外卖大战谁会是赢家

根据数据统计,美团即时零售当日订单突破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超过1亿单,占比超过80%,淘宝闪送的日订单数也超过了8000万,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日活跃用户超2亿。不过,这场消费者薅到手软、店家订单堆积成山、外卖小哥收入翻倍,看似皆大欢喜的盛宴背后,却暗藏着产业链条失衡与透支风险的隐忧,几乎没有赢家。从外卖平台角度来看,发放大额补贴主要是为了抢客户、抢市场,但要知道,目前我国外卖行业已经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用户规模接近饱和,数据显示2024年用户达5.45亿,换句话说,几乎能点外卖的都已经通过外卖软件点过外卖了,所以内卷下去也没办法扩大市场,只会损害各家利润。最近高盛报告显示预计未来12个月内,阿里食品配送亏损410亿元,京东亏损260亿元,美团息税前利润将减少250亿元。

从商家角度来看,尽管订单量由于补贴大幅攀升,但却并没有真正尝到甜头。一方面,订单量的激增可能导致服务质量下降,人手不足出餐速度慢等问题频频出现,影响消费者的用餐体验。另一方面,商家需要和平台共同承担补贴,列如平台出60%,商家出40%,而且商家还需要自己掏钱支付配送费。前不少商家正在面临“不参与没流量,参与则亏损”的困境,而为了减少亏损,部分商家只能选择缩减分量或者提高起送门槛,这样一来,又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恶性循环。

有商家算了一笔账:平台抽佣+活动费+配送费吞噬了38%的订单收入,25.7元的订单实收仅15.98元,扣去成本实际收入可能低于5元。长远来看,这是对外卖行业生态的一种破坏。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外卖补贴大战无疑是薅羊毛的好机会,短期内可能会由于补贴而促进消费。不过,我们要明确的是,这种消费的初衷是薅羊毛,只靠补贴来维持,但这种低价补贴究竟能持续多久很难说,从过往的经验来看,仅靠“砸钱补贴”的形式带来的增长往往不可持续。

当补贴停止,消费者是否还会继续消费,这是一个未知数。而且,过度补贴还可能导致消费者形成“低价依赖症’一旦撤销补贴或者补贴幅度减小,消费者则可能会大幅减少消费,这对商家、外卖平台都不利。

总之,外卖“补贴大战”看似是一场多方共赢的盛宴,消费者享受到了低价,平台或许在短期内获得了流量和关注。不过,从长远来看,商家在盈利困境中挣扎,骑手在高强度工作下疲惫不堪,这些被忽视的问题就像隐藏在冰山下的暗礁,随时可能给整个外卖行业带来严重的冲击,所以外卖大战打到最后,没有赢家。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评论

© 版权声明
THE END
如果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