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村庄开店上网做直播,钱赚了但信号差没人会用

青海农村这两年开始搞数字化,卖农产品搞旅游都搭上了互联网。列如大通县做了个数字平台,把23个景点、民宿和特产都放线上,去年线上卖了800万。还有柯鲁柯镇靠数字技术让游客多了5万,民宿住满了近八成,挣了更多钱。

去年他们还搞了个认养青稞项目,在手机上下单就能当”云农夫”,结果有3000多城市家庭参与,农民多赚了260万。三江源那边装了监测设备,管住了生态,草原长势好了6%,卖青稞牦牛也能扫码看生长过程,价格涨了30%。

但问题也不少。果洛州有的牧区以前没信号,用了卫星设备勉强能上网,可还有些地方网速太慢。许多农民不太会用智能手机,全县也就3成人能自己开网店。有个县花钱建了电商平台,建成后用的人还不到四成,成了摆设。

数字化农业进展慢,无人机打药、智能灌溉这些技术用得不多。游客看文化还得靠线下,虚拟现实这些新鲜玩意基本没影儿。数据也没打通,生产、加工的数据各管各的,没人整合。

目前政府计划到2025年先把网络全铺开,重点区域用5G,还在推广卫星通信。计划建省级大数据平台,把农业、气象数据都放在上面。还在试验”数字牧场”,给牛羊戴上定位器,远程管护。

教农民学数字技术,每个村开课教怎么开直播卖货。职业学校新增了数字农业专业,培养本地人才。引进外面专家来指导,给愿意留下来的提供住房优惠。

在农业大县建智慧农场,用智能设备种地,建冷链物流跟踪运输。开发”云上青海”APP,把景色文化搬到网上,重点景区试水VR体验。打算培养”网红”,让每县都有直播卖货的人。

省里专门拨钱建数字基建,还拉企业来投资。建运营公司维护平台,通过收服务费维持运转。玛多县有3000牧民目前用手机报生态数据,管护草原还能每月多拿钱。

这两年试点地区挣了钱,但多数乡镇还在靠政府补贴。有的地方网信号还是断断续续,会操作系统的年轻人还是太少。数字化设备贵,农民自己掏钱买不太现实,能不能长期运行还得看后续投入。

© 版权声明
THE END
如果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