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机前别忘了查运营商名单,否则新买的iPhone17可能连电话都打不出去。
苹果把SIM卡托当U盘一样说扔就扔,已经不是新闻。
美版iPhone 14先砍了卡槽,当时许多人觉得离自己很远。
如今轮到欧洲27国集体补课eSIM,9月5日前苹果店员工必须学会帮人“空中发卡”。
换句话说,欧盟的朋友如果9月9日首发就冲iPhone17,当场就得把实体卡留在旧手机里。
最尴尬的是旅游党。
以前,到了机场买张本地卡塞进去就能用。
接下来没有卡槽,你得盯着机场Wi-Fi现场扫码下载eSIM,步骤堪比抢演唱会门票:先扫运营商二维码,再填护照,再等激活,一旦信号刷新失败,就只能举着手机到处找店员。
别笑,美区用户已经这么过了一年多,社媒上一搜全是“eSIM翻车现场”。
国内暂时逃过一劫,但别高兴太早。
工信部上月才刚开放第二批eSIM试点,名单只有七城。
换句话说,除了一线核心区,多数人手里的号码还没资格住进虚拟卡。
一旦iPhone 17全球版本统一砍掉卡槽,国行要么继续“特供”,要么跟进。
苹果历史上很少为单一大市场开倒车,参考毫米波和双卡双待,就知道妥协空间有限。
再说印度生产那件事。
苹果把25%的iPhone16订单挪到印度,目的是降低对中国单一产地的依赖。
可良品率差了13%,看起来只是数字,落到用户手里就是屏幕缝隙、摄像头进灰、按键松垮的“印度版盲盒”。
有用户去年收到的印度产iPhone 15Pro,边框划痕肉眼可见,换机还要等三周,那才叫一个崩溃。
这些细碎的变化拼在一起,就是下一次换机真正的门槛:不再只是价格和颜色,而是“我的运营商支不支持”“我在的城市有没有售后服务”“万一质量翻车了要等多久”。
苹果发布会越开越像预告片,真正的剧情在后台悄悄改写。
所以,如果打算今年换机,最好提前做三件小事:先去运营商官网确认eSIM开通流程;再查自己城市有没有苹果官方的eSIM现场写号服务;最后下单时看清产地序列号,F开头是郑州,C开头是深圳,印度产目前大多以“D”开头。
别小看这些字母,它们决定你未来几个月的心情。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