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朋友圈“仅自己可见”:藏着成年人的脆弱,不敢让3个人看见

凌晨1点刷朋友圈,突然瞥见一条灰色的“仅自己可见”标识——是闺蜜半小时前发的:“加班到目前,胃又疼了,好想有人递杯热水”。可早上见她时,她照样笑着说“昨晚睡得特香”,像那条动态从未存在过。

原来成年人的脆弱,都学会了“加密存储”。某社交平台2024年调研显示,72%的成年人发过仅自己可见的朋友圈,其中85%聚焦在22点后发布,60%会在第二天清晨删除。这些藏在屏幕后的文字,藏着多少不敢让身边人看见的心事?

一、不敢让父母看见的“逞强”

同事阿杰的故事,戳中了太多在外打拼的人。上个月他被公司优化,连续一周没找到工作,深夜在朋友圈发了张空荡的出租屋照片,配文“今天吃了两顿泡面,原来省钱这么难”,设置了“仅自己可见”。

深夜朋友圈“仅自己可见”:藏着成年人的脆弱,不敢让3个人看见

第二天妈妈视频时,他却举着外卖里的红烧肉说“公司食堂伙食好,我都胖了”。后来他说:“不是想骗他们,是怕妈一着急就买票过来,她有高血压,经不起我这点‘小事’折腾。”

这种“报喜不报忧”的脆弱,在异乡人里太常见。我表姐在上海做设计,去年疫情时被封在小区,物资不够吃,深夜发仅自己可见的“想啃我妈做的酱骨头”,转头却跟父母说“社区送的菜吃不完”。她说:“父母的牵挂太远,我怕我的脆弱,会变成他们夜里睡不着的理由。”

深夜朋友圈“仅自己可见”:藏着成年人的脆弱,不敢让3个人看见

二、不敢让伴侣看见的“委屈”

朋友小夏和男友恋爱3年,上个月由于装修吵架,男友说了句“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她躲在阳台哭到凌晨,发了条仅自己可见的:“原来我在意的细节,在你眼里是‘不懂事’”。

第二天男友道歉时,她却笑着说“昨天我也有点急了”。她跟我说:“不是不委屈,是怕这条动态让他觉得我斤斤计较,感情里哪有不吵架的,总不能把这点委屈变成隔阂。”

还有更戳心的。前阵子刷到一条匿名分享:女生怀孕后孕吐严重,夜里吐完发仅自己可见的“好难啊,有点撑不住了”,可老公醒来时,她只说“昨晚睡得还行”。她说:“老公每天加班赚钱也累,我不想让他再为我担心,这点苦我能扛。”

三、不敢让同事看见的“疲惫”

我之前的领导张姐,去年项目冲刺时连续半个月凌晨下班,有天在朋友圈发了张电脑屏幕的照片,配文“眼睛快睁不开了,好想倒头就睡”,设置了仅自己可见。

深夜朋友圈“仅自己可见”:藏着成年人的脆弱,不敢让3个人看见

她说:“团队里都是年轻人,我要是说累,他们会觉得我没干劲;要是让老板看见,又怕觉得我扛不住事。成年人的职场,连脆弱都要挑时间。”

这种“伪装的坚强”,在职场太普遍。我表弟做销售,上个月没完成业绩,被领导批评后,深夜发仅自己可见的“今天又被骂了,好像真的不适合做销售”,第二天照样精神满满地去见客户。他说:“同事之间都在拼,我总不能把负面情绪摆出来,没人会为你的脆弱买单。”

实则那些深夜里“仅自己可见”的动态,从来不是懦弱,而是成年人的“自我缓冲”——我们怕父母牵挂,怕伴侣担心,怕同事看轻,所以把脆弱暂时藏起来,等天亮了,又能带着勇气继续前行。

就像阿杰后来找到了工作,删掉了那条泡面动态,给妈妈买了件新毛衣;小夏和男友善好谈了次心,那条委屈的动态,成了他们感情更亲密的开始;张姐项目结束后,带着团队去聚餐,笑着说“之前辛苦大家了”。

原来“仅自己可见”的脆弱,不是终点,而是我们给自己的“温柔加油站”。等我们攒够了勇气,那些藏起来的心事,都会变成“没事了,我很好”的底气。

你最近一条“仅自己可见”的朋友圈,写的是什么?是不敢让父母看见的牵挂,还是不敢让伴侣看见的委屈?评论区说说你的故事,让我们相互给点温暖~

© 版权声明
THE END
如果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好饭的起点原来是终点的头像 - 宋马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