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微信个人号、公众号及微博相互搭配,更好地针对目标用户

一.微信个人号

首批用户:附近的人,各大群聊

1.微信名:易记,并且一看到就知道你是做什么的,提议头一个字的首个字母为a,这样可以显示通讯录的前面。

通过一个星期的观察得出名字要显得孤单寂寞,只有这样才能吸引附近的人关注你。

2.个性签名:,而且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懂什么

3.互动:

a.节假日针对性问候,但不能频繁。

b.利用微信备注功能,对用户进行分组(安小小人数不多,而未来不是一个人,每天加的人数过多,将造成备注成问题,耗时过多)。

c.随时随地关注用户信息,获取方式可以来自朋友圈以及聊天记录等(设备问题,由于本身有个微信号,还要两个小号,随时随地不接近现实)。

解决方案:第一,依然是不断吸粉,但由于微信平台只改名不换号问题,之前实施的方案皆需调整,所以我认为应该将微信个人号与微信公众号同步进行,且个人号着重进入各大群聊,通过群的影响来获得用户,主战场由个人用户转入群聊,而未来不是一个人注重于附近的人。

4.朋友圈:可以偶尔评论,但用户发表朋友圈,即便没看,也要常常点赞,就像常常电话交流一样,让好友记住你。每天二到三条朋友圈,其中一条可以发布团队当日趣事,将个人号当成一个人,而不是小编管理的公众号,另外一条关于我们产品相关的事物,甚至是推竞争对手的微信图文,重点在于让用户接受我们的方式思维,另外一条关于生活,也就是与用户互动相关的东西。

5.微信群:要让用户达到共鸣,微信群人数在五十人左右,可以建多个群,但建群时要注意用户的性别以及年龄,从大众上看,一个群男女比例是三七开最好,女的不能低于三,男的不能高于七,还要时刻发布话题,例如美食等等,这是一个走向,也是将产品深入人心的方法。

二.微信公众号

建立微信公众平台,这是将自身公众号的推送内容转发到个人号朋友圈或群聊中,但不要强制直接推公众号,宁可错失个人号中的一个关注的用户,也不要引起用户对你的反感。

必定要做到定期推送,个人提议是晚上九点多发送,这个时候大部分人已经闲下来,微信打开率是较高的。

1.第一阶段,做数量

线上线下同时开拓,可联系互联网大牛或者在发布招聘信息等其他信息网站时贴上二维码等帮忙宣传。

但这一阶段无法保证活跃度和留存度,可能折腾一圈,获得是一堆垃圾数据。

准确的说,这阶段还要继续经营个人你好,属过渡期。

在这一阶段,打算以公众号功能以及图文分类为主。

2.第二阶段,转战品牌,这时不要急于做数量

这个阶段,不再关注关注率,重点在于流失率,在于每个流失的用户中,去寻找为什么他撤销关注的缘由,千方百计抽取其中流失的用户进行调查。这时,要做到推广的用户与目标用户尽可能匹配,而且要搭配群聊,进行曝光宣传。

推送内容=用心,不该发的内容坚决不发。

图文内容2–3条,1条时排版不美观,3条以上,用户正常情况下都只打开前两条,所以推送多也没用。第一条与公司产品相关,第二条尽可能以公司产品或内部人员为中心写的一篇相对轻松的护体,第三条课推送社会热点或故事等其他相关的。

(用户上社交软件只是为了放松自己,如果太多严肃性的话题,这个时候只会对公司的发展不利)

3.第三阶段,再做量,但这时更多的是针对目标用户

着重对产品的阐述,回归到产品本身,提供产品相关的资料和服务等等,继承第二阶段,将产品打造成品牌,让用户更多地了解和使用我们的产品。

三.微博

微博与其说是一种获取用户关注的工具,还不如说是一个中转站,一个资料库。

搜索并关注相关行业的达人,研究他们的粉丝心理,为什么这些人发布的东西会让他们值得去关注,从中吸取运营经验。另外,作为一个中转站,我们可以将好的行业达人推荐给粉丝,甚至于和达人互推,获得市场上这一行业的资深人士认可。

2.多私信关注者以及被关注者

目前大部分人有微博但是不常上,常上的都是一些大号,所以这一点上,要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哪怕一百条私信只有一条回复也好,这就已经成功了,这证明我们又有一个让更多人了解知道我们的机会。

3.加入大量微博群

这一点和前面类似,微信群是锁定用户,微博群是交流经验。

(本文写于2015年6月,一个大四学生结合实战及书籍介绍的胡说八道,如果有错的地方,请各位前辈莫怪!)

© 版权声明
THE END
如果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cc瘦成闪电11的头像 - 宋马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