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个稿像打怪升级,刚把图排好,那边期刊又偷偷改规则。

Applied Sciences 把影响因子刷到2.838,顺手塞了个“加钱闪送”——多交票子,四周给你初审。

听起来像外卖,实则刀法精准:急着毕业、赶着评职称的人,最容易掏钱包。
PLOS One 更绝,2023 年起追着问“你是不是用 AI 写的?
”只要让 ChatGPT 帮过一个标点,都得在致谢里给它磕头。
中国作者投稿量暴涨37%,我猜一半是熬夜的硕博,另一半是英语头秃的青椒,AI成了他们的隐形二作。
IEEE Access 把拒稿率拉到 45%,官方还笑呵呵地解释“我们要提质”。
提质就提质,干嘛同步推 TechRxiv 预印本?
先让你公开挂稿,再反手拒掉,学位房瞬间变期房,赌的就是你不敢撤。
Scientific Reports 新招更狠:统计方法得先送到第三方平台“过安检”,图里P 一下都能被 AI 揪出来。
师兄上周刚被退回,理由——柱状图阴影深浅不一致。

他盯着屏幕十分钟,愣是没看出差别。
iScience 影响因子涨到 6.107,Cell Press 顺手甩出“透明科学奖”。
想拿奖?
数据、代码、伦理批件全得裸奔。
会玩的课题组直接给猴子建 GitHub 账号,评论区比论文还热闹。
Current Science 开始收印地语、泰米尔语摘要,操作像把论文塞进 WhatsApp群。
气候适应技术那期,一位老教授用印地语写“水稻抗涝”,审稿人看不懂,直接批“语言不通”,笑死。
Medicine 被 Scopus重新捡回来,立刻给病例报告加戏:患者得录段知情同意视频,露脸签字。
病人问“能上镜吗?

”医生只能安慰“就打码,别怕。
”罕见病通道更快,一周 online,代价是视频里病人像打卡网红。
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 把影响因子刷到3.7,张嘴就要源码。
学弟把祖传 MATLAB 脚本传上去,三天收到邮件——“缺注释,拒。
”他连夜给变量名改成 abc,注释写“please love me”,二审居然过了。
最离谱的是全行业统一暗器:AI 查重。
ChatGPT 写的综述,60% 期刊直接秒拒。
系统报告红彤彤一片,像论文发烧 40 度。
导师看完沉默,只回一句“后来先让 AI 写,再让 AI降重,最后让人类背锅。

”
预印本和正式刊联动也成标配,工程类 89% 期刊支持一稿先挂TechRxiv。
表面提速,实则公开处刑:评审意见全网可见,被拒一次等于社死一次。
师兄说目前投稿像直播,审稿人弹幕比正文精彩。
一句话,规则年年改,韭菜茬茬新。
想不被割,要么钱包厚,要么心脏大,要么干脆——不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