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个技术指标-能量潮指标(OBV)

指 标 介 绍

能量潮指标(OBV):读懂资金流动的 “密码”

在技术分析的工具箱里,有一个指标始终聚焦于 “资金动能”,

它不像 K 线那样直观呈现价格波动,

却能悄悄揭示市场背后的资金流向,这就是能量潮指标,

OBV(On-Balance Volume)

对于想要捕捉趋势强弱、预判价格拐点的投资者来说,OBV 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资金流动的 “暗箱”。

能量潮指标的核心逻辑源于一个朴素的市场规律:价格的变动往往由资金推动,而成交量是资金活动最直接的体现

它的创立者约瑟夫・格兰维尔(Joseph Granville)在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

当价格上涨时,若成交量同步放大,

说明买方力量强劲,趋势有望延续;

若价格上涨但成交量萎缩,

可能是 “虚涨”,趋势暗藏隐患

OBV 正是通过量化这种 “价格与成交量的联动关系”,

将资金动能转化为可追踪的曲线。

具体来看,OBV 的计算方式并不复杂,

它以某一基准日为起点,通过每日成交量的增减来累积数值

当当天收盘价高于前一天时,就将当天的成交量加到前一天的 OBV 数值上;

当当天收盘价低于前一天时,则从之前的 OBV 数值中减去当天的成交量;

若收盘价与前一天持平,OBV 数值保持不变

这样日复一日地累积,就形成了一条与价格曲线相伴而行的 OBV 曲线,直观展现资金在市场中的 “流入” 与 “流出”。

我们可以用 Python 代码来实现 OBV 的计算,协助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假设我们有一组包含日期、收盘价和成交量的数据,代码如下:

import pandas as pd
# 示例数据,包含日期、收盘价和成交量
data = {
'日期': ['2023-01-01', '2023-01-02', '2023-01-03', '2023-01-04', '2023-01-05'],
'收盘价': [100, 102, 101, 103, 105],
'成交量': [10000, 12000, 8000, 15000, 18000]
}
df = pd.DataFrame(data)
df['日期'] = pd.to_datetime(df['日期'])
# 计算OBV
df['OBV'] = 0  # 初始化OBV列
for i in range(1, len(df)):
if df['收盘价'][i] > df['收盘价'][i-1]:
df['OBV'][i] = df['OBV'][i-1] + df['成交量'][i]
elif df['收盘价'][i] < df['收盘价'][i-1]:
df['OBV'][i] = df['OBV'][i-1] - df['成交量'][i]
else:
df['OBV'][i] = df['OBV'][i-1]
print(df)

每天学习一个技术指标-能量潮指标(OBV)

在实际应用中,OBV 的信号解读围绕 “量价同步” 与 “量价背离” 展开

当价格不断上涨,OBV 曲线也同步向上攀升,说明买盘持续涌入,上涨趋势稳固,此时可继续持有;

反之,价格下跌时 OBV 曲线也随之下降,表明卖压主导市场,下跌趋势可能延续,需谨慎观望

更关键的信号来自 “背离”——

当价格创下新高,OBV 却未能突破前期高点,形成 “顶背离”,这往往意味着上涨动力不足,价格可能随时回调;

而当价格跌至新低,OBV 却不再创新低,出现 “底背离”,则暗示卖盘力量衰竭,反弹可能即将来临。

不过,使用 OBV 时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它本质上是一个 “趋势跟随指标”,

更适合在有明确趋势的市场中发挥作用,

在震荡行情中,OBV 可能频繁出现无效信号,此时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此外,OBV 只反映资金的 “量能变化”,无法直接体现基本面因素,因此不能脱离公司业绩、宏观经济等背景单独使用

对于成交量较小的个股,OBV 的灵敏度可能下降,而在大盘指数或流动性充足的股票上,其信号往往更可靠。

(本文所述仅为学术探讨,不构成投资提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版权声明
THE END
如果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