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要点

一、小数的产生与意义

1. 产生背景:

在进行测量或计算时,若结果非整数,常用小数表明,例如长度、重量等场景。

2. 意义与计数单位:

小数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写法,例如:

一位小数表明十分之几(如0.3 = 3/10),

两位小数表明百分之几(如0.25 = 25/100)。

计数单位:

十分位(0.1)、百分位(0.01)、千分位(0.001)……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为10。

二、小数的读写与组成

1. 读法:

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个数字(如31.031读作“三十一点零三一”)。

整数部分为0时,读作“零”,例如0.05读作“零点零五”。

2. 写法:

整数部分按整数写法,小数点用“.”表明,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如120.0098写作“一百二十点零零九八”)。

3. 组成:

小数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例如3.14中,3是整数部分,14是小数部分。

三、小数的性质与化简

1. 基本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如0.5 = 0.50 = 0.500)。

2. 应用示例:

化简:0.70 → 0.7,105.0900 → 105.09

改写:将0.2改写成三位小数 → 0.200。

四、小数的大小比较

1. 比较规则:

先比整数部分,整数一样则依次比较十分位、百分位……(如12.34 > 12.3,因百分位4 > 0)。

2. 易错点:

小数的位数多少与大小无关(如0.123 < 0.2)。

五、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1. 向右移动:

移动一位 → 原数×10(如3.2→32);

移动两位 → 原数×100(如0.05→5)。

2. 向左移动:

移动一位 → 原数÷10(如5→0.5);

移动两位 → 原数÷100(如200→2)。

六、单位换算与名数改写

1. 换算方法:

高级单位→低级单位:数值×进率(如1.32 kg = 1320 g,进率1000)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数值÷进率(如7450 m = 7.45 km,进率1000)。

2. 常见单位进率:

长度:1 km = 1000 m,1 m = 10 dm

质量:1 t = 1000 kg,1 kg = 1000 g

面积:1 m² = 100 dm²,1 dm² = 100 cm²。

七、小数的近似数

1. 四舍五入法:

保留整数:看十分位(如9.953≈10);

保留一位小数:看百分位(如9.953≈10.0)。

2. 易错提示:

近似数末尾的0不可省略(如10.0 ≠ 10)。

八、典型例题解析

1. 单位换算:

题目:5.05吨 =( )吨( )千克

解析:整数部分5吨,小数部分0.05吨 = 0.05×1000 = 50千克 → 答案:5吨50千克。

2. 近似数应用:

题目:将6.495保留两位小数

解析:千分位为5,需进1 → 6.50。

九、易错点与注意事项

1. 小数性质的限制:

仅允许在末尾添0或去0,中间或开头的0不可随意改动(如0.05 ≠ 0.5)。

2. 单位换算陷阱:

复名数转换时需分步处理(如5 m² 5 dm² = 5.05 m²)。

总结:本单元重点掌握小数的意义、读写、性质及实际应用,熟练运用小数点移动规律和单位

© 版权声明
THE END
如果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