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还记得人生中第一款杀毒软件?年轻一代多接触过360或腾讯电脑管家,而资深网民大致率对江民、瑞星、金山毒霸有印象。
我小时候,Windows XP 桌面上那只叫卡卡的小狮子,会闲逛、睡觉、打呼噜,如同第一个电子宠物。后来又有卡巴斯基、火绒等杀毒软件进入大家视野。如今小狮子已成为20年前的回忆。
虽部分人装机仍习惯先下杀毒软件,但电脑病毒似乎没了踪影,那个病毒肆虐的时代仿佛远去。可我们目前还需要杀毒软件吗?用它的人少了,网络世界就更安全了?今天就来聊聊曾经的装机必备——杀毒软件。
杀毒软件的崛起与辉煌
电脑病毒在微软 DOS 系统时代便已现身。1988年,麦卡菲推出首款商业化杀毒软件 Mcafee virus scan 。那时中国互联网发展落后,人们多借助防病毒卡抵御病毒。
这种卡能插在主机扩展槽,不占内存,电脑开机自检时就开始工作。1991年成立的瑞星公司,研发出新防病毒卡,仅一年多便抢占国内超一半市场份额。1993年,其日销量近1000套,毛利润达20万,在年销量仅45万台的国内计算机市场,成绩十分亮眼。
不过,防病毒卡无法及时升级病毒库,新病毒出现就得寄回厂家,极为不便。于是江民公司的KV系列国产杀毒软件应运而生。KV 系列最初只能查杀6种病毒,即 KV6。
随着病毒变种增加,王江民发明广谱特征码技术,通过添加特征码查杀变种病毒。因网络不发达,他把特征码登在软件报上,每周更新,用户可手动添加。
凭借此,KV 系列销量攀升,1996-1998年占据80%市场份额,在盗版盛行时还拥有100万用户,堪称软件界奇迹。
瑞星意识到防病毒卡大势已去,开始转型做杀毒软件。为打开市场,它与联想、方正等硬件厂商合作,将软件预装在电脑中。1999年4月26日,CIH 病毒爆发,全球6000万台电脑瘫痪,损失10亿美元。
瑞星因率先清除该病毒迅速崛起,不到一年销量回升,月销超10万套,2003年前一直占据60%市场份额,年销量超7亿,在国内家喻户晓。
与此同时,雷军的金山毒霸成为瑞星劲敌。金山毒霸推出免费测试和降价策略,将价格降至50元。这一策略成效显著,不到三年市场占有率超过江民,仅次于瑞星。2000年初,国内瑞星、金山、江民三足鼎立,国外卡巴斯基等也参与竞争,迎来杀毒软件的黄金时代。
免费风暴与行业乱象
但好景不长,2008年7月,奇虎360横空出世,宣布杀毒软件永久免费,瞬间搅乱杀毒软件市场。此前,行业内价格战尚有底线,360此举无疑是降维打击。
瑞星市场总监唐薇坦言,当时谁都没料到其颠覆性,同行们都搞不懂周鸿祎的免费模式,还以为他在做慈善。实际上,360靠免费杀毒为自家浏览器、导航等产品引流,通过广告变现来支撑研发维护。很快360用户数突破3亿,一跃成为中国杀软行业的领军者,广告甚至登上央视。
受360影响,金山于2010年宣布永久免费,瑞星也在 2011 年放弃收费模式,曾经的杀毒软件霸主们纷纷退场,付费模式就此落幕。
此后,国内互联网竞争愈发残酷无序,杀毒软件不再专注杀毒,反倒充斥着页游广告、垃圾新闻,比病毒还让人厌烦。安装多个杀毒软件时,还会出现 “流氓打架” 的乱象,它们随意捆绑全家桶、篡改主页、弹窗威胁,只为争夺电脑主控权。
有人指责360毁了中国杀毒软件行业,可在360打破原有格局之前,行业就已乱象丛生,其中以微点案最为典型。2005年,瑞星贿赂网监处长于兵,陷害竞争对手东方微点。东方微点创始人刘旭曾是瑞星关键人物,率先解决 CIH 病毒。
2003年他辞职创立东方微点,研发主动防御技术。2005年产品上市前夕,公司副总裁遭陷害被捕,核心技术被送瑞星,损失超3000万。刘旭维权三年,于兵最终因贪污受贿和徇私枉法被判死缓,周鸿祎还爆料多家软件公司在此案中做伪证 。
当下困境与潜在危机
如今杀毒软件的用户日益减少,以往频繁出现的新病毒,近几年也鲜有所闻。不过关于杀毒软件的争议从未停歇,装与不装、是否有用,早在10年前就争论不休。一方面,杀毒软件在 PC 端逐渐式微;另一方面,网络安全事件却频频爆发,游戏服务器、企业网站乃至政府部门计算机都难以幸免。
实际上,电脑病毒并未减少。2006年中国互联网安全报告显示,全年截获234211个新病毒,当年的 “毒王” 熊猫烧香肆虐一时。到2020年,仅勒索病毒就多达78.1万个,恶意程序更是高达4298万余个。
像2017年的 Wannacry Ransomware 勒索病毒,致使150多个国家超30万台电脑中招,国内众多高校校内网、企业及政府机构网站也被勒索;2018年的大规模挖矿病毒,悄无声息地将电脑变成矿机。可见病毒在数量和危害性上不降反升,上网环境愈发恶劣。
那为何我们感受不到病毒的威胁了呢?
其一,能被轻易察觉的病毒无利可图,编写者转而开发更隐蔽的病毒,通过窃取个人信息售卖获利,目标也从个人 PC 转向公司企业。
其二,杀毒软件技术升级,传统技术面对变种或未知病毒力不从心,如今的主动防御等新技术虽更有效,但也存在误杀情况。
其三,系统安全性大幅提升,从 DOS 到 win 11,权限管理愈发严格,普通病毒难以写入不良信息,而利用 Zero day 漏洞成本高昂,黑客不会轻易用于攻击普通电脑。
虽说个人电脑安全性有所改善,无需依赖多个杀毒软件,但网络安全意识依旧不可或缺,要避免打开奇怪网站和下载可疑软件。
当下年轻人多从手机接触互联网,手机底层安全相对较好。可网络世界依旧危机四伏,APP 合法收集数据、网络诈骗频发,这种无形的威胁或许比真正的病毒更为危险。
文本来源@差评 的视频内容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