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作者简介:全栈研发,具备端到端系统落地能力,专注大模型的压缩部署、多模态理解与 Agent 架构设计。 热爱“结构”与“秩序”,相信复杂系统背后总有简洁可控的可能。
我叫观熵。不是在控熵,就是在观测熵的流动
个人主页:观熵
个人邮箱:privatexxxx@163.com
座右铭:愿科技之光,不止照亮智能,也照亮人心!
专栏导航
观熵系列专栏导航:
AI前沿探索:从大模型进化、多模态交互、AIGC内容生成,到AI在行业中的落地应用,我们将深入剖析最前沿的AI技术,分享实用的开发经验,并探讨AI未来的发展趋势
AI开源框架实战:面向 AI 工程师的大模型框架实战指南,覆盖训练、推理、部署与评估的全链路最佳实践
计算机视觉:聚焦计算机视觉前沿技术,涵盖图像识别、目标检测、自动驾驶、医疗影像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应用案例
国产大模型部署实战:持续更新的国产开源大模型部署实战教程,覆盖从 模型选型 → 环境配置 → 本地推理 → API封装 → 高性能部署 → 多模型管理 的完整全流程
TensorFlow 全栈实战:从建模到部署:覆盖模型构建、训练优化、跨平台部署与工程交付,帮助开发者掌握从原型到上线的完整 AI 开发流程
PyTorch 全栈实战专栏: PyTorch 框架的全栈实战应用,涵盖从模型训练、优化、部署到维护的完整流程
深入理解 TensorRT:深入解析 TensorRT 的核心机制与部署实践,助力构建高性能 AI 推理系统
Megatron-LM 实战笔记:聚焦于 Megatron-LM 框架的实战应用,涵盖从预训练、微调到部署的全流程
AI Agent:系统学习并亲手构建一个完整的 AI Agent 系统,从基础理论、算法实战、框架应用,到私有部署、多端集成
DeepSeek 实战与解析:聚焦 DeepSeek 系列模型原理解析与实战应用,涵盖部署、推理、微调与多场景集成,助你高效上手国产大模型
端侧大模型:聚焦大模型在移动设备上的部署与优化,探索端侧智能的实现路径
行业大模型 · 数据全流程指南:大模型预训练数据的设计、采集、清洗与合规治理,聚焦行业场景,从需求定义到数据闭环,帮助您构建专属的智能数据基座
机器人研发全栈进阶指南:从ROS到AI智能控制:机器人系统架构、感知建图、路径规划、控制系统、AI智能决策、系统集成等核心能力模块
人工智能下的网络安全:通过实战案例和系统化方法,帮助开发者和安全工程师识别风险、构建防御机制,确保 AI 系统的稳定与安全
智能 DevOps 工厂:AI 驱动的持续交付实践:构建以 AI 为核心的智能 DevOps 平台,涵盖从 CI/CD 流水线、AIOps、MLOps 到 DevSecOps 的全流程实践。
C++学习笔记?:聚焦于现代 C++ 编程的核心概念与实践,涵盖 STL 源码剖析、内存管理、模板元编程等关键技术
AI × Quant 系统化落地实战:从数据、策略到实盘,打造全栈智能量化交易系统
大模型运营专家的Prompt修炼之路:本专栏聚焦开发 / 测试人员的实际转型路径,基于 OpenAI、DeepSeek、抖音等真实资料,拆解 从入门到专业落地的关键主题,涵盖 Prompt 编写范式、结构输出控制、模型行为评估、系统接入与 DevOps 管理。每一篇都不讲概念空话,只做实战经验沉淀,让你一步步成为真正的模型运营专家。
构建可控分布式智能体:Manus 架构的九大组件全解析
📌 摘要:
Manus 架构提出了一套面向分布式大模型智能体的系统级解决方案,通过模块化、低耦合、高容错的架构设计,实现了智能体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大规模协同控制能力。本篇文章将从系统架构的视角,详解 Manus 的九大核心模块职责与协同机制,结合 Action Space、状态存储、Agent 执行链路等关键能力,解析其如何支撑复杂任务的稳定运行与弹性调度。同时对比业界如 DeepSeek-Agent、LangGraph、AutoGen 等方案,为构建下一代多智能体系统提供清晰的工程参考路径。
📌 目录:
引言:分布式 Agent 系统的挑战与趋势
Manus 架构概览:多智能体系统的核心思路
九大核心模块详解
Agent Dispatcher(调度器)
Action Executor(执行器)
Memory Manager(记忆体管理)
State Tracker(状态追踪器)
Log & Trace(日志与链路跟踪)
Knowledge Retriever(知识检索)
Function Invoker(工具调用器)
MCP Communicator(通信模块)
Task Orchestrator(任务编排器)
架构协同机制:模块如何组合支撑生命周期闭环
实战对比:与 AutoGen / LangGraph 等方案的模块差异
总结与工程建议:如何复用 Manus 思路构建自己的 Agent 架构
1. 引言:分布式 Agent 系统的挑战与趋势
在大模型走向工程化的今天,构建一个稳定、可控、支持多智能体协同的系统已经成为生成式 AI 落地的关键难题。无论是企业知识问答、RPA 自动化流程,还是多 Agent 协作执行链路,开发者们面临着如下几大挑战:
状态难同步:多个 Agent 并发执行任务时,如何保持上下文一致性、进度追踪与状态切换?
链路难观测:大模型自动决策具有黑箱特性,开发者难以准确复盘智能体行为路径、诊断错误来源。
系统难控错:模型可能生成错误指令、误调用 API,如何建立合理的执行边界和容错机制?
多组件协同复杂:工具调用、记忆管理、知识检索等功能常被分散设计,造成冗余与不可复用。
在这些背景下,Manus 架构应运而生,试图通过一种模块化、标准化的方式,为构建分布式智能体提供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统式”基础设施支持。它不仅定义了 Agent 的生命周期管理机制,还提供了通信协议(MCP)、执行链路、任务编排、状态回写等全套能力,目标是将“智能体行为”纳入可编排、可观测、可复用的工程体系之中。
而这一切,正是大模型智能体系统从“Demo 阶段”走向“产品级部署”的分水岭。
2. Manus 架构概览:多智能体系统的核心思路
Manus 架构的核心理念,是将智能体系统拆解为九大功能模块,分别负责不同维度的“认知—执行—反馈”链条,通过统一的协议与状态管理机制完成耦合。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Agent 失控”问题,更使得开发者可以像调用操作系统模块一样,灵活组合任务执行链。
我们可以将 Manus 架构理解为一个“多 Agent 操作平台”,具备以下核心设计思想:
🧩 1)组件职责分离
每个模块只关注自身的功能单元,例如:任务分发交给 Dispatcher,工具调用交给 Function Invoker,知识检索交给 Retriever,避免“大一统”带来的模块臃肿和耦合爆炸。
🔁 2)Agent 生命周期闭环
从 Agent 启动 → 分配任务 → 状态变更 → 执行计划 → 输出结果 → 状态更新 → 销毁/复用,整个生命周期均有状态机支持,具备良好的错误恢复能力与运行时可观测性。
📡 3)MCP 协议驱动的上下文通信
所有模块通信与协同均通过 MCP(Manus Communication Protocol)进行,类似于分布式操作系统的“总线”,支持多任务上下文、状态回写、异步处理、消息订阅等模式。
🧠 4)状态追踪 + 任务编排引擎
每个任务状态变化都能实时被追踪和持久化,支撑任务链的动态调度、结果依赖判断与链路异常回溯,极大提高系统可控性与稳定性。
⚙️ 5)企业级扩展与观测机制
Manus 架构天然支持接入日志系统、链路追踪工具(如 OpenTelemetry)、权限系统、功能插件机制,可扩展为 SaaS 平台或企业私有部署环境。
3. 九大核心模块详解
在 Manus 架构中,智能体系统被拆解为九个高度自治但又可协同的模块,它们各司其职,构成了 Agent 系统“认知—决策—执行—反馈”的完整闭环。理解这些模块的职责与协作方式,是复用 Manus 思路构建企业级智能体系统的前提。
3.1 Agent Dispatcher(任务调度器)
📌 模块职责:
Agent Dispatcher 是任务的分发中枢,负责解析用户请求、构建任务计划、选派合适的 Agent 并下发初始上下文。它可以支持并发任务、异步调用和任务分层。
🔄 核心交互路径:
接收用户请求 → 生成任务ID → 构造上下文框架 → 调用 Task Orchestrator → 分配 Agent
⚙️ 工程实现关键点:
支持多任务调度策略(FIFO、优先级、依赖链)
与状态追踪模块强绑定,确保任务创建即入图谱
可接入工作流系统或嵌入 DAG 框架(如 Argo / Airflow)
🆚 同类系统对比:
| 系统 | 调度机制 | 说明 |
|---|---|---|
| AutoGen | 靠协程调度、串行对话为主 | 不支持复杂任务拆解 |
| LangGraph | 明确 DAG 节点调度 | 适合固定流程任务 |
| Manus | 可动态构图调度、任务链更新 | 更灵活,适合长链执行 |
3.2 Action Executor(动作执行器)
📌 模块职责:
接收 Agent 发出的“意图”或“调用请求”,负责翻译成具体操作(如点击网页、调用接口、运行指令等),是连接大模型与环境的“执行接口层”。
🔄 核心交互路径:
Agent 发起请求 → 匹配可用 Action → 执行动作 → 返回结果至 Agent 状态堆栈
⚙️ 工程实现关键点:
ActionSpace 抽象:统一网页/桌面/API 三类动作结构
动作执行与模型生成解耦,提升稳定性
可扩展接口插件,例如 Selenium / PyAutoGUI / RESTful API 桥接器
🆚 同类系统对比:
| 系统 | 动作建模方式 | 异构兼容性 |
|---|---|---|
| OpenAgents | 浏览器 DOM 操作优先 | 仅网页 |
| DeepSeek-Agent | 支持 API 级 Function 调用 | 工具集聚焦 |
| Manus | 全通用 ActionSpace 模型 | 支持 API、UI、脚本多通路 |
3.3 Memory Manager(记忆体管理器)
📌 模块职责:
负责管理 Agent 的长期记忆与短时上下文,包括用户历史、任务状态、领域知识等内容的存取,是实现“智能体自我认知能力”的基础组件。
🔄 核心交互路径:
Agent 请求上下文/记忆 → Memory 返回匹配内容 → Agent 写入执行记录 → Memory 更新
⚙️ 工程实现关键点:
Hot / Cold Memory 分层策略:快速上下文与持久记忆分离
支持 VectorStore / KV 存储 / 自定义数据库绑定
可配置记忆更新规则(AutoEdit / 人工干预 / 状态触发)
🆚 同类系统对比:
| 系统 | 记忆机制 | 支持扩展性 |
|---|---|---|
| LangChain | 基于 VectorStore / Retriever | 可插拔存储 |
| AutoGPT | 无真实记忆,仅任务拼接 | 不可持久 |
| Manus | 结构化 Memory Stack + 状态写入链路 | 强一致性支持、易于调试 |
3.4 State Tracker(状态追踪器)
📌 模块职责:
维护每个 Agent 的运行状态、任务进度、当前上下文与执行历史,支持状态转移、回溯与系统级监控,是系统可观测性核心。
🔄 核心交互路径:
Agent 初始化 → Tracker 建立状态记录 → 每轮执行更新状态 → 支持中断、恢复与故障转移
⚙️ 工程实现关键点:
状态机驱动,支持自定义状态转移图
与日志系统协同,支持实时订阅状态变更
可用于链路追踪与结果追因
🆚 同类系统对比:
| 系统 | 状态机制 | 回溯能力 |
|---|---|---|
| AutoGen | 基于消息流 | 无状态标注 |
| LangGraph | 基于节点状态切换 | 有回溯路径 |
| Manus | 结构化状态树 + 追踪链 | 最强追踪和恢复能力 |
3.5 Log & Trace(日志与链路追踪器)
📌 模块职责:
记录 Agent 执行过程中所有关键事件、函数调用、状态转移、上下文变化,支持链路级行为溯源,是 Debug 与系统观测的重要入口。
🔄 核心交互路径:
每次状态变更 / 调用行为 → 日志模块记录 → 持久化或输出至可观测系统 → 与 State Tracker 联动生成 Trace Graph
⚙️ 工程实现关键点:
支持结构化日志(JSON/Protobuf)+ 链路 ID 标识
可集成 OpenTelemetry / Jaeger / ELK Stack
日志等级与字段可配置:Info / Warn / Error / Trace
🆚 同类系统对比:
| 系统 | 可观测能力 | 调试效率 |
|---|---|---|
| LangChain | Minimal 日志,依赖外部工具 | 中 |
| DeepSeek-Agent | 提供 Agent Trace 工具页面 | 高 |
| Manus | 原生支持 Trace 图谱生成 + 状态回放 | 专业级链路复现能力最强 |
3.6 Knowledge Retriever(知识检索器)
📌 模块职责:
面向智能体所需知识与领域背景信息提供统一检索接口,支持结构化 / 非结构化知识的动态获取,通常作为任务上下文构建的核心模块之一。
🔄 核心交互路径:
Agent 识别任务需知识 → 向 Retriever 发起查询 → 返回上下文片段 / API 接口参数 / 文档摘要 → 输入进入 Agent 决策
⚙️ 工程实现关键点:
支持多种检索模式:向量检索 / SQL / API 查询
与任务目标动态关联:Query 构建支持 Agent 自描述
可接入企业内部知识库、文档系统、外部服务(如 Web Search)
🆚 同类系统对比:
| 系统 | 检索模式 | 可配置性 |
|---|---|---|
| LangChain | Retriever + RAG 模块 | 高 |
| OpenAgents | Prompt 中硬编码知识 / 无动态检索 | 弱 |
| Manus | 检索统一调度接口 + 多源融合能力 | 最强融合性与智能性支持 |
3.7 Function Invoker(工具调用器)
📌 模块职责:
负责解析 Agent 生成的函数调用意图,完成指令参数解析、函数匹配、执行调用,并反馈结果回 Agent 上下文,是 Tool-Use 能力的核心支撑。
🔄 核心交互路径:
Agent 输出调用 JSON → Invoker 匹配可执行函数 → 执行 / 返回结果 → 写入 Agent 状态堆栈并触发下轮思考
⚙️ 工程实现关键点:
兼容 OpenAI Function Calling / DeepSeek Tool Format
参数校验、异常回滚机制
可动态注册函数列表(支持多租户工具池)
🆚 同类系统对比:
| 系统 | Function 架构 | 多函数支持 |
|---|---|---|
| LangChain | 单链执行、函数静态绑定 | 一般 |
| DeepSeek | 支持多轮 Tool-Calling + 参数透传 | 强 |
| Manus | 多函数联动 + 状态感知调用 + 动态注册 | 更适合复杂企业业务场景 |
3.8 MCP Communicator(通信协调器)
📌 模块职责:
实现所有 Agent、模块与任务之间的上下文通信协议,基于 Manus Communication Protocol(MCP)标准传递状态、指令、事件等消息,是系统“血管网络”的核心。
🔄 核心交互路径:
模块 / Agent 间异步通信 → MCP 封装消息格式 → 路由调度(支持广播 / 单播)→ 触发模块响应或状态更新
⚙️ 工程实现关键点:
协议设计包含 Headers、Context、State Block、Signature
支持异步队列 / WebSocket / RPC / Kafka 等通信方式
通信链路具备“状态快照 + 可重放”能力
🆚 同类系统对比:
| 系统 | 通信机制 | 可扩展性 |
|---|---|---|
| AutoGen | Actor 模式模拟通信 | 低 |
| LangGraph | DAG 节点之间有限传递 | 中 |
| Manus | 专用协议支持状态流 + 多 Agent 并发通信 | 工业级协议体系,最强定制化能力 |
3.9 Task Orchestrator(任务编排器)
📌 模块职责:
负责智能体系统中跨多个 Agent、多个步骤的任务编排逻辑。通过状态图、条件分支、并发路径控制等机制,实现复杂任务链的构建与动态调整。
🔄 核心交互路径:
接收 Dispatcher 分发任务 → 解析任务链结构 → 控制执行节点调度顺序 → 与状态管理模块联动更新任务进度
⚙️ 工程实现关键点:
内部嵌套 DAG + 条件触发机制
支持任务暂停、回滚、并发执行
可视化任务流调度(用于平台接入)
🆚 同类系统对比:
| 系统 | 编排能力 | 灵活性 |
|---|---|---|
| LangGraph | 固定 DAG 任务流 | 中 |
| OpenAgents | 无编排机制,手写控制流 | 弱 |
| Manus | 动态任务图生成 + 状态图自适应更新 | 支持大型系统级智能体协作 |
4. 架构协同机制:模块如何组合支撑生命周期闭环
Manus 架构的真正优势,不仅在于模块职责清晰、组件解耦,更在于**“任务从发起到完成,每一步都有状态支撑,每个行为可溯源、可干预、可回滚”**。这得益于其内部各模块基于统一通信协议(MCP)和状态引擎(State Tracker)构建的强协同体系。
以下我们以一次典型的智能体任务为例,展示九大模块之间的协作路径:
🧭 Step 1:任务接收与调度启动
用户发起请求(如“总结本地文档内容并生成汇报PPT”)
Agent Dispatcher 解析任务 → 注册唯一 Task ID
构造初始上下文 → 启动 Task Orchestrator
🔗 Step 2:任务编排与 Agent 分发
Task Orchestrator 根据任务类型判断是否多阶段处理
若为链式任务(先检索文档 → 摘要 → 制作PPT),则构建执行节点图
依次调用对应 Agent,启动各自执行链路
🧠 Step 3:Agent 启动与记忆加载
各 Agent 进入执行态,调用 Memory Manager 获取上下文
同时将初始状态写入 State Tracker,形成生命周期起点
🛠️ Step 4:调用工具 / 检索知识 / 执行动作
Agent 根据任务阶段可能:
向 Knowledge Retriever 发送检索请求
生成函数调用意图,由 Function Invoker 执行实际 API 调用
或通过 Action Executor 操作 UI、脚本或网页(如点击上传按钮)
📡 Step 5:通信与状态同步
所有模块状态变化、调用结果、异常、上下文更新,都会通过 MCP Communicator 广播至系统总线
State Tracker 捕捉这些状态变动,实时更新任务状态流图
所有事件被同步写入 Log & Trace,供后续回溯或安全审计使用
✅ Step 6:任务完成与状态闭环
当所有阶段节点返回“完成”状态,Orchestrator 汇总所有结果
调用 Memory 更新 Agent 记忆
Dispatcher 通知用户任务完成,并通过日志/监控系统输出链路 Trace
🎯 总结:模块间协作闭环图示(简化)
[Dispatcher] → [Orchestrator] → [Agent]
↘
[Memory / Retriever / Invoker / Executor]
↘
[State Tracker / Log / MCP]
所有模块围绕 统一状态引擎 + 通信协议 协同工作,每一次 Agent 行为都可追踪、可复现、可回滚,这构成了 Manus 架构最关键的工程能力基础。
5. 实战对比:与 AutoGen / LangGraph 等方案的模块差异
Manus 架构最突出的优势,是其对复杂系统状态的可控性与工程弹性设计。这使得它不仅适合单智能体 Demo,更适合企业级大规模 Agent 应用。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与现有热门方案进行专业对比:
✅ 维度一:生命周期建模能力
| 系统 | 生命周期支持 | 状态追踪 | 回滚能力 |
|---|---|---|---|
| AutoGen | 依赖语言链路 | 弱(基本无) | 无 |
| LangGraph | 支持节点状态跳转 | 支持 DAG 路径追踪 | 节点失败可重试 |
| Manus | 完整生命周期建模(Init → Exec → Done) | 支持结构化状态图与状态快照 | 支持中断 → 恢复 / 回滚机制 |
✅ 维度二:模块解耦与可扩展性
| 系统 | 模块解耦 | 插件扩展能力 | 支持多语言 |
|---|---|---|---|
| AutoGen | 模块耦合度高 | 仅限 Python | 否 |
| LangGraph | 节点式任务流,扩展需继承基础类 | 是(中等) | Python 为主 |
| Manus | 模块完全解耦,可独立替换 / 并行运行 | 强插件化(支持 RPC / 容器化) | 支持多语言通信协议绑定(如 grpc-json) |
✅ 维度三:通信协议能力
| 系统 | 通信方式 | 多 Agent 支持 | 消息一致性 |
|---|---|---|---|
| AutoGen | 多线程消息模拟 | 弱 | 无状态保障 |
| LangGraph | 节点依赖顺序传值 | 中 | 依赖任务图稳定性 |
| Manus | MCP 协议多模式通信(同步/异步/广播) | 强(支持多 Agent 多线程) | 状态持久化+可重放 |
✅ 维度四:可观测性与安全机制
| 系统 | 日志记录 | 链路追踪 | 安全控制 |
|---|---|---|---|
| AutoGen | 控制台输出 | 无链路图 | 无 |
| LangGraph | 可记录中间状态 | 基础追踪能力 | 无策略护栏 |
| Manus | 支持结构化日志+Trace图生成 | 全链路复盘 / 事件可订阅 | 支持用户审核、人机协同、安全规则插入 |
综上所述,Manus 并不是另一个“轻量 Prompt 工具链”,它构建的是一套可以在企业生产系统中真正跑起来、控得住、扩得大的多智能体基础架构。它的每个模块设计都源于对真实工程问题的拆解与解决,这也是其成为构建智能体平台时“底座级方案”的核心价值所在。
6. 总结与工程建议:如何复用 Manus 思路构建自己的 Agent 架构
Manus 架构的提出,不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模块划分与运行逻辑,更是一种面向工程可控性与系统弹性的范式抽象。它告诉我们:要让大模型 Agent 真正落地,不能只靠 prompt 堆叠与函数调用,而要建立起可调度、可追踪、可调优、可中断的系统内核。
对企业架构师与平台研发者而言,复用 Manus 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
✅ 1. 从“功能集合”转向“模块系统”
不要将 Agent 系统视作若干功能(如“调用接口”“查询数据库”“生成报告”)的集合,而要将其抽象为一个具有状态管理能力的分布式任务处理系统。每个功能背后都应由专属模块负责调度、执行、监控与回滚。
📌 工程建议:先设计模块图,再开发功能;每个模块输出接口、事件、状态格式需标准化。
✅ 2. 优先实现状态管理和链路追踪能力
无状态的 Agent 是“黑箱”。构建状态机和日志链路追踪系统,哪怕初期只是 YAML 配置 + 简单日志记录,也远比一堆不可复用的函数调用更有意义。系统的“调试难度”决定了能不能进入生产线。
📌 工程建议:引入状态快照机制(State Snapshot),建议使用数据库 + Redis 双写模式 + TraceID 全链路挂载,方便日后升级为 OpenTelemetry 等标准链路工具。
✅ 3. 统一通信协议,避免模块间耦合升级
无论你是否使用 MCP 协议的全部结构,都建议建立统一的“事件传输协议”(Event Envelope Format),并为系统内各组件提供一致的上下文、状态块、执行结果封装格式。避免随着模块数量增长出现“点对点泥沼”。
📌 工程建议:采用 JSON Schema / Protobuf 定义任务包格式,约定字段名(如 task_id / agent_id / step / error_trace),便于日志、状态、消息统一处理。
✅ 4. 构建可复用的任务编排器和函数调用器
Agent 不应直接调用业务函数,而应通过一个中间调度层(Invoker / Planner)进行控制,支持参数检查、异常回退、冷启动缓存等能力。未来要支持多个函数联动、任务动态合并时,这一抽象层非常关键。
📌 工程建议:参考 LangChain Runnable / DeepSeek ToolList / Airflow DAG,提前封装“任务节点执行器”和“函数元数据注册器”,让 Agent 只关注“调用什么”而不是“怎么调用”。
✅ 5. 不要一开始就做全部九个模块,也不要用单一框架绑定死
你完全可以分阶段接入 Manus 思路:
第一阶段:实现 Dispatcher + Invoker + 简单 Trace(3 模块)
第二阶段:加入 Memory / State Tracker / Retriever(中台增强)
第三阶段:引入任务编排与多 Agent 协作(向平台化迈进)
此外,Manus 架构是思想抽象,不要求绑定特定代码框架。你可以用 LangChain 实现 Memory Manager,用 FastAPI + Redis 实现 MCP Server,用 DeepSeek 或 OpenAI 的模型接口替代 Agent 模块。关键在于保持组件解耦与边界清晰。
✅ 推荐行动清单(Checklist)
| 行动建议 | 工程目的 |
|---|---|
| 建立统一任务上下文协议(Context Envelope) | 支撑跨模块通信 |
| 为每个模块定义 API 与事件格式 | 降低耦合度 |
| 将任务状态写入结构化状态机 | 实现中断与回溯 |
| 引入链路 TraceID,记录调用链路图 | 提升可观测性 |
| 每个 Agent 的输入/输出都做结构化封装 | 提高调试与测试效率 |
✅ 推荐参考资料
📘 DeepSeek-Agent 多智能体架构文档
📘 LangGraph 官方文档:多节点有状态任务流
📘 AutoGen GitHub 项目
📘 OpenTelemetry 入门与可观测性系统构建
🌟 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欢迎三连支持!
👍 点个赞,给我一些反馈动力
⭐ 收藏起来,方便之后复习查阅
🔔 关注我,后续还有更多实战内容持续更新
写系统,也写秩序;写代码,也写世界。
观熵出品,皆为实战沉淀。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