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奴隶制社会第一部较完整的法典,它保护了奴隶制、私有制,维护统治阶级秩序,体现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意志。
1901年,一支有伊朗人参与的法国考古队在伊朗境内苏撒古城旧址发现一个黑色玄武岩的椭圆形石柱,高约2.5米。这根石柱已经断成三截,但拼起来还是完整的。石柱的上方刻着人物的浮雕像,下方刻着稀奇古怪的文字。后经古文字学家鉴定,原来这是一种楔形文字,不是伊朗的古代文字波斯文。这种文字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一般写在泥板上。书写者先用细绳在泥板上打成格子,用木棒做笔在泥板上书写。由于每一笔都是从粗到细,像木楔子一样,所以称为楔形文字。早在1802年,德国语言学家格罗特芬就破译了部分楔形文字。此后经其他学者研究,才完全读懂了这种文字。
显然,古代波斯人征服巴比伦之后,作为战利品,把这根石柱带回了伊朗。考古学家仔细地考察了石柱上的文字。原来,石柱上刻的全是法律条文,总共有282条,是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浮雕上的两个人像,坐着的是太阳神沙马什,站着的就是汉穆拉比。这个浮雕,象征着汉谟拉比从太阳神那里接受了司法权力,来统治世界上的人民。
汉谟拉比法典通过对其刻写的楔形文字进行解读,结合对比其他古代文献和符号,最终破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