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素来有“中华第一考”之称,其科目之多、内容之繁杂非一般人能够一时接受,故司法部近年将司法考试的门槛不断提高至法学本科才能报名,也是有其必定道理。正常情况下,经历了三四年的法学本科理论知识的培养,多多少少会有必定法学素养的积淀,再去复习司法考试时才更容易领悟和上手。
司法考试仅仅只是法律从业的资格
实际上,司法考试和法律实务并非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二者在逻辑上是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
就像是司考里,你是观众;而现实中,你是编剧。
司考中,有明确的已查明实际,你只需要解决法律适用。法律实务中,实际查明是最难最难的,法律适用出现争议的是少数。
如买卖合同法律关系,收货该付钱。但怎么证明收货?有没有送货单,送货单是不是盖了单位章,没盖单位章的话,是不是员工签收的,该员工是否劳动部门备案了劳动合同的员工,如果没备案,通过查社保、缴税是否能证明员工身份?
光查明实际就这么麻烦了,更别提太多人为了自己利益,隐瞒实际、编造实际甚至编造证据。
现实是极其凶残的,并非所有案例都能像司法考试的题目中给的如此纯粹,也并非像司考复习资料中给的如此详细。
司法考试复习课程与法律实务
司法考试的重点是法律适用问题,基本上用对了法条就做对了题;而司法实践的重点:
调查实际——适用法律——解决纠纷——保障权益
法律实际不是任何实际。这一点实则是超级需要经验的,基本上算是一位法律从业者的核心技能之一。至于如何确定法律实际,主要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调查、取证等。
司考的难度在于考察范围广,但是当你进入实践后,实则常用的法律和司法解释就那么几部,这几部中常用的也就那么几条,很快就烂熟于心,用的时候你都没有感觉你在用它。特别是对于法律人来说,对于某个到手实际的判断基本上就是法律判断,所谓职业病就是这样。因此,司法考试实则是在你从事法律实务之前就解决了这个环节的问题。反过来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老律师老法官办案水平很高但是过不了司考,缘由之一就包括考试范围大大超出了他的业务范围。
司考的题目中考生基本上只需要判断法律适用是否正确就可以了,但是司法实践中,下一步更加重大。例如,司法考试中,判断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犯罪就够了,但是司法实践中你还要对他进行量刑。再如,司法考试中,你只需要知道公司合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吸收合并,一种是新设合并,拿到分数基本上是没问题的,但在司法实践中,律师在两个公司合并中是需要真刀真枪的谈判、制定合并流程、选择合并方式,什么产权转让、股权收购、战略设计等等等等。而司法考试却不会考这些。更不用说需要在复习阶段去深刻地领悟。
应对简单纠纷
从上述所知,司法考试与实务中存在的必定差异主要在于实践上的复杂性和内容的广泛性,如果拿司法考试复习中必定水平的知识去应对日常法律纠纷,也并非不可。但必定要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程度,而不是说学习了司法考试,就可以参照书本参照资料来应付日常法律案例,实务中的纠纷需要思考的远不止根据条条框框去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制度是复杂的,人心更是复杂的。
如果是这样,人人一本法条就能去打官司了。
为了更为全面有效地保障当事人的权益,好好学习得到证书,并且在领域内不断深造学习,有了更多的实践经验才能有底气有信心做好每一个案子。
第一,司法考试备考只是基础理论和法律条款学习而已,实务是需要技巧的,教材在处事技巧方面帮不了你。
第二,即便编教材的都不能解决全部生活纠纷,何况是阅读教材的编外人员呢?
第三,自学大多不系统,但是对于法律的了解已经有了相当的协助了,应该说,比一般没有接触过法律的人而言,要高出一大块了,对许多平时的纠纷解决和法律的了解,已经有很大助力了。
第四,所以,有很大协助,但是,又没有你想到的协助那么大,拿着法律条文解决不了所有日常纠纷,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