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夏传统文化关于修炼与养生的知识汉牛充栋,不胜枚举!而成语【顺道者昌,逆德者亡】【道要德培】更是言简意赅地将修炼与养生的神髓囊括。
【顺道者昌,逆德者亡】一般解释:
顺从道德的必然昌盛,违逆道德的必趋灭亡。
该成语典故出自《三国志》卷十三“魏书”锺繇传“裴松之”注引司马彪战略曰:
“古人有言‘顺道者昌,逆德者亡’。亦作‘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打开网络查询有关道德的解释: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通过社会的或必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上述关于道德的解释属于普遍意义上的解释。
倘若我们将【道德】二字用在修炼与养生上,更有其特殊的意义。
古人云:【道要德培】!
此语告知我们修炼与养生实为修行修道。
单就行者心身而言,解脱人生痛苦获得自在解脱属于心灵境界【道】的范畴;【德】即是必定的经济基础或身体健康状态。厚德载物就是行者对于如何应对自然之道的最佳诠释。
进言之:经济基础(必定的财富和身体健康)是决定上层建筑(心灵状态和修行境界)的要素。
【道】(适应效法自然的心灵境界)【德】(承载和顺应自然之道的物质基础和身体素质)。

【道】与【德】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此谓得其一万事毕!
如此就能理解古人为什么说【道要德培】的缘由。
【顺道者昌】告知我们只要顺应自然规律或自然之道去思、去行,就会无形中打开行者心扉以源源不断地增加行者的能量,获得自然大道的加持!
佛家即是从心灵之道上着手,且在这方面做得极其精致,列如五祖传法时神秀上座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朝朝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禅宗渐法,以及惠能大师:大师
“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禅宗顿法。
上述两偈皆体现了佛家对道之神髓作用的提点。
道家则崇尚“我命在我不在天”,着重关注“身体健康对于心灵超越”的重大性。贯穿于“性命双修”的炼丹术,便是身心并炼终至解脱合道的代表……
儒家医家及隐匿在民间大众的修炼方法,无不体现了修行必须“顺道而行才能繁荣昌盛”!“逆德而行(身体健康没有了)必然消亡”的客观存在。
再从这个角度上看当今修行界、养生界的弊端,一切尽在不言中矣!
无戒学堂日更第76天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如内容涉嫌侵权,请在本页底部进入<联系我们>进行举报投诉!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