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包头市东河区古城湾城址

    古代城址,作为古人们生活场所,因其属性形制不同,面积大小不一,并根据当时的社会形势、疆域变革等因素筑造了不同类型的古城,如用于平民生活生产的郡县城址,或是用于军事防御的障城。这些经历漫长历史岁月仅有少数遗存至今的古城遗址算是留给当今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历史虽然源远流长,但也伴随着王朝更替而带来的战乱,无情的战火除要牺牲掉大批的兵民外,那些曾用心建造的古城连同城内的建筑也被无情摧毁,所以目前我们看到的一些古城遗址,除了遗留下的几处残破土墙和地上散落的零星砖瓦外,再无其他。好在有些古城址还留有部分断壁残垣作,近些也得到了相应的文物保护。哪怕什么都没剩下,好歹也树起了一座文物保护石碑,作为一处文物遗址的见证。

      而有些古城就没那么幸运了,不仅城址荡然无存,树立起的文保石碑也“神秘失踪”了,仅剩下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和生活在这里人们曾经的回忆。在包头市东河区古城湾村的古城湾古城,就是一座“仅剩其名,不见其型”的古城址。

      天空晴朗空气清新,伴着吹来的陈陈微风,给原本炎热的天气降了些温。城湾村中的一些村民坐在墙角下哄着小孩,老人们悠闲抽着旱烟,当我向一位老大爷打听这处古城方位,是否还有遗存时,大爷抬头看向我,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无奈,嘴角里发出一声叹息,耐心的说道古城早就没了,之前剩下的一些土城墙也被拆了,后来在城址附近盖了一所小学,就连那两座石狮子也没了,至于文保石碑,更是不知道被搬走了还是毁掉了….听到这些后我脑子有些懵,又是学校,又是石狮子,脑子里也没了头绪,不过从他们的表情和叙说来看,他们对于这座古城感情还是蛮深的。

      我继续进入村内打听,村民大爷大妈友善热烈,在问到有关古城的事时,他们都很详细的指给我古城方位,被毁缘由等等,而他们所说点那座小学,目前也不存在了…

      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古城湾古城,曾是包头境内著名古城之一,1964年专业考古队经过对这里的详细考察得知,当时存在的北城墙长610米,最高处5米,平均高度2米左右,存东城墙360米,残高约为3米。该城址最早建于战国时期,在当时是这里长城上的一座塞上城堡,到汉代这里被扩建,大致够一个县城的规模,三国战乱后城址被废弃,到元代时期在城垣上又添筑墙土,继续沿用。该城址平面略呈方形,边长为600米。

    古城湾地区,蒙语地名为“毛其来”,汉意为“牧场”。关于这座古城镇湮没,早期与山水或者黄河洪水有关,因古城地势为北高南低,北城墙常年阻挡着来自阴山沟谷中下泄的山水,所以在城外有厚约1米的砂石沉积,城内地表有淤泥堆积的表层,表层越向城南越薄,并且地层也较薄,且堆积水淤泥层,说明除山水外,还有洪水的荡涤。再后来这里开辟农田后,本就残存的遗迹也逐渐被夷为平地。在城址内所发现的遗物所反映的时代也较为复杂,如半卷式口陶盆,上限为战国年代,绳纹陶器为西汉中晚期,灰白色胎到素面陶器为东汉及稍晚一段时间。黑灰色胎卷口瓮和盆,以及钧窑瓷片为元代时期。

      由于这处古城位置处于要冲地带,北依阴山,南临黄河,山与水在这里形成了一条仅数公里宽的东西走向对咽喉要道,所以这座古城成功控制了山河长廊对东段,成为控制土默川和河套平原的重大城堡,在军事上发挥着重大意义。根据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地理志》的记载,这里在战国时期建稒阳城,西汉时设置稒阳县,新莽时期改做固阴县,所以经过专业学者人士考证得出古城湾古城也就是西汉时期五原郡中的稒阳县。

    关于上述文字所提到的那对石狮子,曾是古城湾村中龙王庙前所筑,与这座古城并无关联。

      可以看出,这座古城曾经在古代多个朝代中发挥着重大的军事和民用作用,从建造——改造——废弃——再利用——毁坏——彻底消失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来看,它与许多其他的古城都在遭受的同样的命运,除了自然因素外,开垦土地和人工取土对这座古城的伤害实则是最大的,为了顺应时代发展,便于现代化的生产生活,人们往往就忽视掉了对文物遗址的保护,最终导致着不可逆转的结果发生,使得本该存在的一处重大古遗址就这样彻底消失了,真是无奈可叹!

行走包头市东河区古城湾城址

行走包头市东河区古城湾城址

行走包头市东河区古城湾城址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白开水的头像 - 宋马社区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