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你怎么看国内的汽车在营销

你怎么看国内的汽车在营销,为啥呢,国外会这样吗,营销比研发来说投入低多了,相当于偷懒,ai 的机遇在全球的情况和现状, 案例1:德国博世掌控AUTOSAR架构,中国车企每辆车付¥200专利费。AUTOSAR是啥,中国不给专利偷偷的生产会怎么样呢 ,掩盖真正的财富分配规则(股权/专利/品牌>体力劳动)举例说下,如宁德时代 vs 松下电池对比下 ,中国光伏产业:2010年靠补贴成全球第一,2012年被欧美“双反”制裁为啥呢,现在欧盟来中国是谈啥呢 ,

一、国内汽车营销 vs. 国外:为什么营销投入远高于研发?

国内车企的营销逻辑
市场环境: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新势力(蔚来、理想、小米)靠“流量+粉丝经济”快速抢占市场。

消费者更易被“智能化”“豪华配置”吸引,而非底层技术(如AUTOSAR架构)。

短期利益驱动:

研发周期长(5-10年),而营销能快速提升销量(如李斌称“蔚来用户运营成本比BBA低”)。

资本更已关注“销量增长”而非“技术壁垒”,导致车企优先砸钱营销。

案例:

某新势力车企研发占比5%,营销占比20%,靠“冰箱彩电大沙发”卖车。

传统车企(如比亚迪)近年才转向技术驱动(刀片电池、DM-i混动)。

国外车企的研发优先策略
德/日车企(奔驰、丰田):

研发占比10%-15%,营销占比5%-8%。

核心利润来自专利授权(如博世AUTOSAR、丰田混动技术)。

特斯拉:

营销几乎为0,靠技术(FSD自动驾驶、4680电池)和品牌溢价。

结论:

国内车企在增量市场拼营销,国外车企在存量市场拼技术。

长期看,缺乏核心技术的车企(如某些新势力)可能被淘汰。

二、AI的全球机遇与现状

中美领跑,欧洲专注工业AI
国家 AI优势领域 代表企业 你的机会
美国 大模型/自动驾驶 OpenAI、特斯拉 算法岗高薪,但H1B难抽签

© 版权声明
THE END
如果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