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你付出这么多”这句话一出口,你钱包里的钱就开始自己往外跑。
别笑,哈佛刚把“情感吸血鬼”写进2023操控手册,他们靠一句愧疚台词就能让同事自愿加班、让恋人主动转账,比PUA还省电费。
我去年就中招。
隔壁组小姑娘天天给我带早餐,第三天就哭唧唧说报表她不会做,我一心软把熬了通宵的模型发过去,转头看见她拿着我的PPT在总监面前讲“个人思考”。
水印都没打,我当场社死。
后来公司内网弹出37%同事启用了“暗水印”功能,我才反应过来——原来大家早就偷偷给文件上锁,只有我裸奔。
更离谱的是“虚假盟友”。
我哥们参与竞聘,对手每天陪他抽烟、骂领导,套出他对项目的真实顾虑,第二天汇报现场原封不动甩出来,哥们直接出局。
那哥们后来抽烟只抽电子烟,口味是“距离感”。
怎么防?
别把“留证据”想得太龌龊。
目前劳动仲裁窗口排队最前面的,全是聊天记录截图整整齐齐的“老实人”。
我试过,把微信“仅聊天”分组打开,敏感对话全扔进去,一键导出带时间戳,68%胜率不是玄学,是血淋淋的统计。
真到撕破脸那天,你键盘里掉出来的不是面包屑,是防弹衣。
有人嫌累,那就练“情绪防身术”。
课程12周,每周让学员看20段假笑视频,眼角没有皱纹的统统标狼。
结营测试,89%的人能在三秒内认出“数据窃取者”——那家伙凑过来第一句话永远是“你上次那个思路太牛了,能再展开讲讲吗?
”展开讲?
展开就是给他刀。
数字时代,连墙头草都升级了。
神经影像显示,他们大脑里道德判断那块区域像被抠了图,哪边赢就站哪边,切换速度比5G还快。
我实测过,把假消息同时发给三个“老好人”,10分钟内他们分别给我回了三条立场完全相反的“深度解读”,标点符号都复制粘贴,笑死人。
一线城市最卷,人精浓度高出41%,金融互联网传媒三座大山占了63%的份额。
我跳去二线以为能喘口气,结果楼下咖啡店小哥用“三次测试法”给我办会员卡:第一次送券,第二次免单,第三次让我帮他冲业绩,我拒绝后他当场翻脸——敢情经济学论文他比我还熟。
目前我的日常是:暗水印全开,微信分组,邮件自动抄送自己,重大谈话手机录音同时开飞书云端。
不是被害妄想,是把“ Document-Distance-Detect”写成肌肉记忆。
毕竟,83%的职场人都撞过人精,剩下17%只是还没发现。
你可以继续当好人,但先把防弹玻璃装上,再对人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