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如果能够和朋友共同开创一番事业,更是一件美事。但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随着公司在市场中飘摇不定,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动摇,直到最终散伙,甚至老死不相往来。至今,都还记得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的一句台词,“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
这句话扎心呀!事业折戟的同时还有心理创伤。甚至,当曾经的老伙计开始对簿公堂,相互爆料的时候,真是一地鸡毛。
但是,想要创业,一个人单打独斗是玩不转的。所以只能靠朋友,就算不是最好的朋友,也要是靠谱的朋友,就算不是朋友,你也得把你的合伙人变成朋友。
这是由于初创企业,多是合伙企业或者有限公司,人合性很强,如果连基本的信任和情感基础都没有,公司内部掣肘太多,根本走不远。
所以,在入伙初期,就应该考量进退。
2.进,第一要思考的是进多少,以什么方式进,进去的角色是什么。进多少,直接反映的是股权比例问题。这就需要朋友之间的协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搞股权上的平均主义,这是最低效的分配方式。根据每个人的意愿和投入程度,主动性强的一方可以占相对多数,甚至绝对多数。
以什么方式进,这里说一些除资金外的其他方式,列如劳务出资入股在公司法是不允许的,但在合伙企业法上可以的,如果未来的公司运营主要依靠该劳务,可以通过合伙企业入股公司的形式来实现。又列如,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权利出资的,最好的方式是通过变更登记实现权利主体转换,如果有难度可以通过租赁合同、独占许可或排他许可使用来实现。之前还遇到过希望以客户资源、教辅材料等难以评估作价却有自身价值的资源入股的,这些在现有法律及财务制度下是不允许的,但可以通过签订有名或无名合同来达成目标。
进去的角色是什么,涉及到公司中“三会一层”的架构问题。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刘松博老师推荐的“AIV”模型,A,就是affection,情感连接;I,identification,认同;V,value,贡献价值。其一,朋友合伙最重大的是对事不对人,工作和朋友感情要拎得清。其二,既然要入股,那就需要实缴,如果公司是个空壳,可以推定为耍流氓。其三,公司的岗位要与贡献、能力、收入分配匹配,并提前设计规则保证公司架构可以动态调整,如果公司逐步壮大,可以通过投票权委托、分红按照贡献度分配、股权转让等方式实现公司结构的优化。
3.退,主要在于自己承受风险的能力。如果希望保住公司重大事项的话语权,股权比例至少要超过1/3。如果只是希望能够有分红和知情权,那就要争取财务人员站在自己一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公司在创业期的资本稳定,常常对股权转让在必定时期内进行限制,这是可以的,但如果直接剥夺股东转让的权利,这在公司法是难以得到支持的。
4.进退有据,据在制度。按照AIV模型来看,情感连接有可能会断,德云社郭德纲和曹云金的师徒反目便是如此。价值认同也会发生变化,曾经的携程四君子在大干一场之后也各奔东西。价值贡献更由于每个人的境遇而发生变化。海底捞的张勇夫妇和施永宏夫妇始终能认准自己的定位,而公司最终在香港上市,相反,雷士照明、真功夫等公司却由于内斗使公司蒙受巨大损失。
公司就如乘风破浪的行船,每个合伙人相当于水手,出船时利益是上船的动机,感情和义气是患难的基础,只要有获取利益的机会,即使遇到风浪或海盗,都不能阻挡他们探险的勇气;但如果承诺只是空头支票,那么他们很快就会分崩离析。
但行船时需要借用徐小平老师的一句名言:不要用兄弟感情去追求共同利益,而是要用共同利益追求兄弟感情。只有制度和规则可以同时保护利益和感情,而明确的进退机制才可能填平心中的起伏,面对聚散都能安之若素。
(以上图片来自百度)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