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运维专业,三类课程体系对比

一、MES(模块化技能训练)课程体系

课程设计逻辑:以可独立认证的技能模块为单位,聚焦工业机器人运维的标准化技术单元。

1.基础技能模块课程

工业机器人电工技术基础(含电气安全与万用表操作)

机械传动系统拆装实训(齿轮箱/谐波减速器拆解与润滑)

PLC编程与调试技术(西门子S7-1200基础逻辑控制)

工业机器人三维建模(SolidWorks机器人工作站布局设计)

2.核心技能模块课程

四大家族机器人操作实务(ABB IRB 1600示教器编程)

伺服驱动系统参数整定(安川Σ-7驱动器刚性调节)

工业视觉系统集成(康耐视In-Sight视觉标定与通讯)

机器人故障代码解析(FANUC SRVO-001报警诊断实战)

3.系统集成模块课程

数字孪生与虚拟调试(Process Simulate产线仿真验证)

工业物联网数据采集(OPC UA协议与MQTT数据传输)

预测性维护系统部署(基于振温数据的轴承寿命预测)

MES系统接口开发(Python实现工单数据自动抓取)

二、CBE(能力本位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设计逻辑:以岗位能力认证为目标,课程与《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职业标准直接映射。

1.机械系统能力课程

机器人机械维护实务(重复定位精度校准与ISO 9283测试)

精密机械装配技术(RV减速器装配公差控制±0.01mm)

工具快换系统调试(SCHUNK模块化夹具气路集成)

2.电气控制能力课程

安全回路设计与验证(双通道安全继电器逻辑编程)

工业总线技术应用(PROFINET网络拓扑故障排查)

机器人能源管理(能耗监测与碳足迹追踪系统操作)

3.智能运维能力课程

大数据故障诊断分析(Python时序数据异常检测算法)

AI驱动工艺优化(KUKA.Connect扭矩数据分析)

数字运维文档编写(中英文版机器人维护报告撰写)

4.综合认证课程

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师认证(含机械/电气/数据三维考核)

智能产线效能提升项目(OEE指标从65%提升至85%实战)

三、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课程设计逻辑:基于完整工作过程,构建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情境。

1.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课程

工作站机械集成项目(完成码垛工作站气动夹具安装)

电气控制系统联调(EtherCAT总线连接6轴机器人)

工艺参数标定实战(焊接机器人TCP与轨迹精度优化)

2.智能产线运维领域课程

产线节拍异常诊断(解决汽车焊装线循环超时问题)

多机器人协同调试(SCARA与六轴机器人动作时序同步)

MES数据追溯分析(利用SQL查询生产批次质量缺陷)

3.预测性维护领域课程

振动频谱分析案例(诊断机器人第3关节轴承早期故障)

红外热成像检测(发现伺服电机绕组过热隐患)

润滑油品检测技术(光谱分析金属磨粒含量超标预警)

4.综合实战领域课程

年度大修工单处理(包含机械校准/电气检测/系统备份全流程)

突发性宕机应急响应(2小时内恢复冲压线生产)

技术改造方案设计(将传统产线升级为柔性制造单元)

© 版权声明
THE END
如果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