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的中央机构和对应职官是怎么样的? - 宋马

五代的中央机构和对应职官是怎么样的?

唐朝中央政府下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

中书省—负责军国政要的起草立案,最高长官为中书令。

门下省—负责审议复奏中书省的草案,决定是否实行,最高长官为侍中。

尚书省—负责议案通过后的具体执行,最高长官为尚书令。但由于唐太宗继位前担任过尚书令,所以无人敢担任此官,其副职左、右仆射为实际掌权人。省内设有六部,分别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设有尚书以及侍郎。

三省长官同为宰相,此为三省六部。五代基本沿用了唐朝的制度,但是也有了自己的改变。其主要体目前枢密使权力的扩大,三司使的设置等等。

枢密使源于唐朝后期,权力开始没那么大,是太监担任的。到五代时期逐渐由武臣控制,为了适应连年征战的局面,枢密使为了方便行事,逐渐总览军政大权,位置等同于宰相。无形之中,宰相和兵部尚书的职权就被侵夺了。

三司使源于唐中期,原本是三个大臣分管财政收支、租赋以及盐铁专卖事务。五代后唐时期,三使并为一使,称三司使,总览全国财政。户部尚书的权利也给侵夺了。

总的来说五代的职官制度有点乱,虽有三省六部,但是无论宰相还是尚书都是空壳子了,“官失其职”的现象屡见不鲜。不过五代正处战乱时期,三省六部这么庞大,臃肿的官僚机构真的不适合。要是军令政策之类东西都要经过这么多部门的审议,乱世之中早就被人给灭了。或许类似枢密使,三司使之类的职官制度才是最符合这个时代的。五代的中央机构和对应职官是怎么样的?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