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老师行政法中的必背数字
距离2023年法考客观题考试还有不到40天的时间,我们也在如火如荼地生产各个科目的背诵资料。
今天就为大家奉上李佳老师行政法中的必背数字!必考!!必得分!!!
1.录用委任制公务员的试用期为1年,不可延长,不可缩短。
2.聘任制公务员的聘任合同期限为1至5年,可以约定1至12个月的试用期。
3.聘任制合同纠纷可以自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申请仲裁(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根据需要设立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接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4.应予辞退公务员的情形:在年度考核中,连续2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1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
5.公务员离职禁止期限:原系领导成员、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为离职3年内,其他公务员,为离职2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6.公务员受处分的期间为:警告,6个月;记过,12个月;记大过,18个月;降级、撤职,24个月。
7.应当给予开除以外多个一样种类处分的,执行该处分,并在一个处分期以上、多个处分期之和以下,决定处分期;但处分期最长不得超过48个月。
8.起草行政法规,起草部门应当将行政法规草案及其说明等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但是经国务院决定不公布的除外。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的期限一般不少于30日。
9.国务院法制机构可以将行政法规送审稿或者修改稿及其说明等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的期限一般不少于30日。
10.行政法规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但是涉及国家安全、外汇汇率、货币政策的确定以及公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行政法规施行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1.行政法规在公布后的30日内由国务院办公厅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12.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应当将规章草案及其说明等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的期限一般不少于30日。
13.起草的规章涉及重大利益调整或者存在重大意见分歧,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有较大影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需要进行听证的,起草单位应当举行听证会听取意见。听证会公开举行,起草单位应当在举行听证会的30日前公布听证会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14.规章制定部门的法制机构可以将规章送审稿或者修改稿及其说明等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的期限一般不少于30日。
15.原则上,规章应当在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涉及国家安全、外汇汇率、货币政策的确定以及公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规章施行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6.规章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由法制机构向有关机关备案。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30日内报国务院备案。
【提醒】8-16为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制定程序,均为30日。
17.一般许可的特别程序中,形式审查为指派1名工作人员进行核查,实质审查为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18.一般而言,被许可人应当在该许可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许可决定机关提出申请;但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19.行政许可中,若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若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视为受理。
20.行政许可的听证期限: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应当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5日内提出听证申请;行政机关应当在20日内组织听证;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7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还需公告。
21.单个违法的拘留最长期限为15日,公民犯有两种以上应受拘留的行为的,公安机关应分别决定处罚但可以合并执行,合并执行的拘留期限最长不超过20日。
22.行政处罚的实施程序中,法人员不得少于2人,而且2人必须具有行政执法资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3.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如遇证据可能灭失或者后来难以取得的情况,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在7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转移证据。
24.行政机关应当自行政处罚案件立案之日起90日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5.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应当在7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
26.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处罚,要求违法实际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处罚种类和幅度分别是对公民处以20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治安管理处罚法》适用于对公民处以罚款200元以下和警告的处罚。
27.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中,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应当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5日内提出听证申请,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7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当事人既可以亲自参与听证,也可以委托1至2人代理。
28.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5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9.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30.治安管理处罚一般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决定,警告与500元以下罚款可由公安派出所决定。
31.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情况复杂可能适用拘留的,不得超过24小时。
32.公安机关作出吊销许可证以及2000元以上罚款的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法行为人有权申请听证,经行为人申请的应及时举行听证。
33.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实际清楚,证据确凿,应处警告或200元以下罚款的,可以当场决定处罚,并在24小时内报所属公安机关备案。
34.当事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6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