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100问☞第48问:GPT是怎么生成文本的?

目录

一、通俗解释

二、专业解释

三、权威参考


GPT生成文本的核心机制是通过Transformer架构的自回归模型,基于已输入内容逐词预测概率最高的后续词汇,循环迭代直至形成完整文本​​。

一、通俗解释

GPT生成文本就像​​玩文字接龙游戏​​,但拥有超强记忆力:

​​1、海量阅读​​:它先“啃完”整个互联网的书籍文章(预训练),像学霸记下所有词语搭配规律。

​​2、逐词接龙​​:当你输入提示(如“夏天午后…”),它根据前文预测​​最可能的下一个词​​(如“阳光”),再基于“阳光”预测下一个词(如“灿烂”),循环生成句子。

​​3、智能筛选​​:不是机械选最高频词,而是​​概率抽卡​​——像抽SSR卡牌,让常见词易抽中(如“太阳”),冷门词也有机会(如“蝉鸣”),避免重复枯燥。

​​4、终止判断​​:当生成“。”或达到字数上限,自动停止。

✅ ​​简单总结​​:GPT=记忆大师+文字接龙玩家+概率大师的组合体。

二、专业解释

1、底层架构:Transformer解码器

自注意力机制​​:每个词分析时,动态计算与其他词的关联权重(如“苹果”在“吃”附近指向水果,在“手机”附近指向品牌)

位置编码​​:通过数学向量标记词序(如“猫追老鼠”≠“老鼠追猫”)

层叠结构​​:12-96层神经网络逐层提炼语义,底层学语法,高层学逻辑。

2训练机制:两阶段学习

阶段

目标

数据规模

技术方法

​​预训练​​

语言规律建模

TB级文本(维基/书籍/网页)

掩码语言模型(MLM):恢复被遮盖词的概率

3

4

​​微调​​

任务适配

标注数据(如客服对话)

监督学习:调整参数适应具体场景

4

8

3、生成算法:解码策略

(1)贪心搜索​(Greedy Search)

直接选择概率最高的词 → 易陷入重复循环(如“好的好的…”)

(2)集束搜索​​(Beam Search)

保留Top-k候选路径(如k=5),避免局部最优

(3)​随机采样​​(Temperature Sampling)

温度=0:确定输出(同贪心搜索)
温度=1:按原始概率采样
温度>1:增加多样性(如创意写作)

4、关键数学模型

语言模型目标函数​​:

L=−∑i=1N​logP(xi​∣x1​,…,xi−1​;θ)

最大化序列生成概率(即让预测更准)

困惑度评估​​:

Perplexity=exp(−N1​∑i=1N​logP(xi​∣x<i​))

值越低 → 模型预测越自信(如GPT-3困惑度≈20,人类≈10)。

三、权威参考

1、张建云(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Transformer的自注意力机制使模型能跟踪长文本中单词的语义关联,类似文字接龙:给定上文,模型预测语义相关性最高的下一个字。

2、桑熙(技术评论员)

ChatGPT通过‘根据上文猜下文’修正1750亿参数,直至从统计规律中找出最合适的语言内在模式,而非简单复制语料。

3、张秀宁(光明网特约评论员)

GPT本质是“无限猴子定理”的工程化实现:通过降低随机性(提高正确概率)和扩大语料库(增加学习内容),高效生成人类标准文本。

© 版权声明
THE END
如果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